百词典

《薛端明挽章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5 05:42:16

诗句

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

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

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

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2:16

原文展示

薛端明挽章三首 其一 曹彦约 〔宋代〕

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 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 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 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早年讲学的声名早已传开,迅速在士人中获得赞誉。 可惜在朝廷中被认识得太晚,许多前辈都愿意与他深交。 虽然时常有美好的聚会,但天意似乎并不愿意让国家太平。 每当在关键时刻,他总是反复吟诵《梁父吟》。

注释

字词注释:

  • 讲学:指在学术或教育方面的活动。
  • 飞腾:迅速上升,比喻名声迅速传开。
  • 蔼:和蔼,这里指受到尊敬和喜爱。
  • 士林:指士人阶层,文人群体。
  • 九重:指朝廷,皇宫。
  • 嗟见晚:叹息被认识得太晚。
  • 亨嘉会:美好的聚会。
  • 平治心:指天意让国家太平。
  • 梁父:指《梁父吟》,古代诗歌,常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典故解析:

  • 梁父吟:古代诗歌,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时政和社会状况有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感慨自己或某位贤才在朝廷中被认识得太晚,未能及时发挥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贤才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时政的深刻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描绘了这位贤才在士人中的崇高地位和迅速传开的名声,而“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则表达了对他在朝廷中被认识得太晚的遗憾。后两句“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和“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贤才未能及时发挥作用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贤才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对时政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讲学声名早,飞腾蔼士林”:描绘了贤才在士人中的崇高地位和迅速传开的名声。
  2. “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表达了对贤才在朝廷中被认识得太晚的遗憾。
  3. “时有亨嘉会,天无平治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表达了对贤才未能及时发挥作用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飞腾蔼士林”用“飞腾”比喻名声迅速传开。
  • 对仗:“九重嗟见晚,诸老愿交深”中“九重”与“诸老”、“嗟见晚”与“愿交深”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贤才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对时政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讲学:学术活动,象征贤才的学识和声望。
  • 飞腾:名声迅速传开,象征贤才的崇高地位。
  • 九重:朝廷,象征国家政权。
  • 梁父:《梁父吟》,象征忧国忧民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重嗟见晚”中的“九重”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高山 C. 深渊 D. 城市

  2. 诗中“每于当用处,梁父又重吟”中的“梁父”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诗歌 B. 古代人物 C. 古代地名 D. 古代乐器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曹彦约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贤才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个人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曹彦约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人物吟 题四皓庙四首 春色 天宫小阁倚栏 答人吟 和张少卿丈再到洛阳 里閈吟 小人吟 趋向 芍药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婢作夫人 邪魔歪道 跳蹋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困惫 同字框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语气助词 扶墙摸壁 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十字旁的字 之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弋字旁的字 伦字开头成语大全_伦字开头成语汇总 麻痹不仁 龝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