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金乡张赞善》

时间: 2025-05-07 06:49:51

诗句

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种竹野塘春昏脆,采兰幽涧露牙肥。

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9:51

原文展示:

寄金乡张赞善 王禹偁 〔宋代〕 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种竹野塘春昏脆,采兰幽涧露牙肥。 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年轻人辞去荣华富贵是少见的,但我却宁愿穿着彩色的衣服。 在北堂侍奉父母,天未亮就起床,到南边的田地耕作,冒着雨回家。 在春天的黄昏,在野外的池塘边种植竹子,在幽深的山涧中采摘兰花,露水滋润着嫩芽。 而我,自知是徒劳无功的人,还未能与旧友一同去寻找那旧时的钓鱼台。

注释:

  1. 年少辞荣:指年轻人放弃荣华富贵。
  2. 朝衣:官员上朝时穿的礼服。
  3. 斑衣:彩色的衣服,这里指普通百姓的服装。
  4. 北堂:指家中长辈居住的地方。
  5. 侵星起:指天未亮就起床。
  6. 南亩:指南边的田地。
  7. 催耕:催促耕作。
  8. 野塘:野外的池塘。
  9. 春昏脆:春天的黄昏时分,竹子显得脆嫩。
  10. 幽涧:幽深的山涧。
  11. 露牙肥:露水滋润下的嫩芽显得肥壮。
  12. 伊予:我。
  13. 徒劳者:指自己努力却无成果的人。
  14. 旧钓矶:旧时的钓鱼台,指与旧友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主张文学应有益于教化。此诗是王禹偁寄给友人张赞善的,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重视家庭和田园生活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王禹偁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人多追求功名,而王禹偁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辞去官职,回归田园,享受与家人共度的简单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与田园生活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后者的偏爱。诗中“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放弃荣华富贵的决心。随后的“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勤劳与朴实。最后两句“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则流露出诗人对旧日友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1. 首句“年少辞荣自古稀”,直接点明了诗人放弃荣华富贵的决心,这种选择在当时的社会是少见的。
  2. “朝衣不着着斑衣”,通过对比朝衣与斑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选择。
  3.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这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具体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勤劳和对家庭的重视。
  4. “种竹野塘春昏脆,采兰幽涧露牙肥”,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 “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友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朝衣”与“斑衣”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选择。
  2. 拟人:“催耕”一词赋予了田地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3.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北堂侍膳”与“南亩催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的不同,诗人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1. 斑衣:象征朴素的生活。
  2. 北堂:代表家庭和亲情。
  3. 南亩:象征勤劳的田园生活。
  4. 野塘、幽涧:代表自然和宁静的生活环境。
  5. 旧钓矶:象征旧日的友情和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朝衣不着着斑衣”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追求荣华富贵 B. 选择朴素生活 C.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D.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描绘了诗人怎样的日常生活? A. 官场应酬 B. 家庭生活和田园劳作 C. 游山玩水 D. 读书写作

  3. 诗的最后两句“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1. 王禹偁的《寄金乡张赞善》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
  2. 王禹偁的《寄金乡张赞善》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2.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多首诗作,有助于对比分析。
  3.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多首诗作,有助于对比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素梅 二十 素梅 十九 素梅 十七 素梅 十三 素梅 十一 素梅 其十 素梅 其九 素梅 其六 素梅 其五 素梅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才清志高 目字旁的字 阳九之阸 池潭 朱结尾的成语 彑字旁的字 醴酒不设 己字旁的字 怀柔天下 末大必折 土塘 得意不宜再往 贵室 跃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