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33:51
原文展示:
送冯尊师 王禹偁 〔宋代〕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 台合有群英,赠别瑰与琼。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 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栢观。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去拜访潘阆,下马走进狭窄的巷子。 突然看到两块笋形的石头,躺在青苔上。 说是冯尊师,秋天以来一直留在这里。 现在说要往东南方向去,坚持向我求诗。 又见到宋阁老,也说这位师傅非常好。 打算去天台山,就要告别长安的路。 天台山上有许多英才,赠送别礼物珍贵如瑰宝和琼瑶。 满怀袖珍,这件事特别光荣。 何必要征我的诗句,我的道路正充满困难。 老了只是一个八品官,有山却不能去。 从小就被称为男儿,出仕和隐居都要得体。 出仕就要学习臯夔,独立成为帝王的师傅。 隐居就要像乔松,突然飞起如同冥鸿。 谁能像蚯蚓那样,蜷曲在泥土中。 师傅的行程令人羡慕,像云鹤一样自由无羁绊。 请为我拿着这首诗,题在桐栢观上。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此诗是他在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禹偁在长安时,得知冯尊师即将前往天台山,特地写诗相送。诗中既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也透露出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冯尊师的描述,展现了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诗中“云鹤无羁绊”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冯尊师如云中鹤般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与作者自己“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臯夔”、“乔松”、“冥鸿”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也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冯尊师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诗中既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也透露出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冯尊师”是指谁? A. 冯道 B. 冯延巳 C. 冯梦龙 答案:A
诗中“云鹤无羁绊”一句,用什么动物来比喻冯尊师的生活状态? A. 鹤 B. 鸿 C. 蚯蚓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宋阁老”是指谁? A. 宋琪 B. 宋祁 C. 宋濂 答案:A
诗中“臯夔”和“乔松”分别比喻什么? A. 贤臣和隐士 B. 隐士和贤臣 C. 贤臣和贤臣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