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虚己》

时间: 2025-05-03 22:56:20

诗句

溪边幽树好烟霞,别後春风几度花。

梦忆一岩红薜荔,心轻三事紫袈裟。

禅机悟了身无着,诗句高来鬓有华。

不还苏州韦应物,昼公篇什向谁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6:20

原文展示

赠虚己 王禹偁 〔宋代〕

溪边幽树好烟霞,别後春风几度花。 梦忆一岩红薜荔,心轻三事紫袈裟。 禅机悟了身无着,诗句高来鬓有华。 不还苏州韦应物,昼公篇什向谁夸。

白话文翻译

溪边幽静的树木在烟霞中显得格外美好,分别后的春风又吹开了几度花。 梦中回忆起那红色的薜荔,心中对三件紫袈裟的事情感到轻松。 领悟了禅机的我,感觉身体无所依托,诗句却越来越高,鬓发也渐渐有了白发。 不再回到苏州,像韦应物那样,昼公的诗篇要向谁夸耀呢?

注释

  • 溪边幽树好烟霞:溪边的树木在烟霞中显得幽静而美丽。
  • 别後春风几度花:分别后,春风又吹开了几次花。
  • 梦忆一岩红薜荔:梦中回忆起那红色的薜荔。
  • 心轻三事紫袈裟:心中对三件紫袈裟的事情感到轻松。
  • 禅机悟了身无着:领悟了禅机,感觉身体无所依托。
  • 诗句高来鬓有华:诗句越来越高,鬓发也渐渐有了白发。
  • 不还苏州韦应物:不再回到苏州,像韦应物那样。
  • 昼公篇什向谁夸:昼公的诗篇要向谁夸耀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赠给虚己的,虚己是一位僧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对诗歌创作的自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王禹偁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心情郁闷,转向佛教寻求精神慰藉。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禅理的领悟,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溪边幽树、烟霞、春风、花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意境。通过对梦中薜荔的回忆和对紫袈裟的轻松心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诗中“禅机悟了身无着”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感觉身体无所依托,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而“诗句高来鬓有华”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即使鬓发渐白,诗句却越来越高,显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通过对韦应物和昼公的提及,表达了诗人不再追求世俗的荣誉,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诗歌艺术的卓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边幽树好烟霞:溪边的树木在烟霞中显得幽静而美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别後春风几度花:分别后,春风又吹开了几次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 梦忆一岩红薜荔:梦中回忆起那红色的薜荔,薜荔象征着隐逸和超脱。
  4. 心轻三事紫袈裟:心中对三件紫袈裟的事情感到轻松,紫袈裟是僧人的服饰,象征着佛教的修行。
  5. 禅机悟了身无着:领悟了禅机,感觉身体无所依托,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6. 诗句高来鬓有华:诗句越来越高,鬓发也渐渐有了白发,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7. 不还苏州韦应物:不再回到苏州,像韦应物那样,韦应物是唐代诗人,这里可能指诗人不再追求世俗的荣誉。
  8. 昼公篇什向谁夸:昼公的诗篇要向谁夸耀呢?昼公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梦忆一岩红薜荔”中,薜荔比喻隐逸和超脱。
  • 对仗:“禅机悟了身无着,诗句高来鬓有华”中,“禅机悟了”与“诗句高来”形成对仗,表达了诗人对禅理和诗歌的双重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精神自由和诗歌艺术的卓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禅理的领悟,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通过对诗歌创作的自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边幽树:象征宁静和自然之美。
  • 烟霞:象征朦胧和超脱。
  • 春风几度花: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红薜荔:象征隐逸和超脱。
  • 紫袈裟:象征佛教的修行和超脱世俗。
  • 禅机悟了身无着:象征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 诗句高来鬓有华:象征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忆一岩红薜荔”中的“薜荔”象征什么? A. 隐逸和超脱 B. 世俗和荣誉 C. 自然和宁静 D. 佛教和修行

  2. 诗中“禅机悟了身无着”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执着 B. 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C. 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D. 对佛教的修行

  3. 诗中“诗句高来鬓有华”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执着 B. 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C. 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D. 对佛教的修行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禅理的追求。
  •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赠虚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禅理的追求,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 王禹偁的《赠虚己》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禅理的领悟和对诗歌艺术的自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禹偁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洞仙歌·题林子有㣼盦填词图卷 洞仙歌 自寿娄江 洞仙歌  春梦 洞仙歌 秋夜 洞仙歌 题姑苏云鹤兰花图 洞仙歌 洞仙歌 送别 洞仙歌·用康退轩体,贺玉霜新婚 洞仙歌·题蒋谷香先生垂虹词梦图 洞仙歌 总理周公挽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贫嘴薄舌 新印象画派 忙中有错 羊痫风 谢芳 穴宝盖的字 升华 秃宝盖的字 斠然一概 刖趾适履 八字旁的字 抱头缩项 包含巫的成语 裒敛无厌 尣字旁的字 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