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竹郎庙》

时间: 2025-04-26 02:27:51

诗句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沈沈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7:51

原文展示:

题竹郎庙
薛涛 〔唐代〕

竹郎庙前多古木,
夕阳沈沈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
声声尽是迎郎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竹郎庙前古老的树木,夕阳西下,山色愈加青翠。远处的江村传来悠扬的笛声,声声都是在欢迎竹郎归来的曲子。

注释:

  • 竹郎庙:庙宇,供奉竹郎的地方,竹郎可能是传说中的神灵或人物。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岁月的积淀。
  • 沈沈:形容沉重,夕阳西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江村:水边的小村庄,通常与渔舟、田园生活相联系。
  • 笛声:竹制乐器的声音,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迎郎曲:欢迎竹郎的乐曲,表达对竹郎的思念与期盼。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竹郎”可能源于古代神话或传说,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崇拜与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正直,竹郎庙的设置体现了对竹子精神的崇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薛涛(768年-832年),唐代著名女诗人,以其才华和美貌闻名,且擅长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宗教和人文情感的融合,诗人与竹郎庙的联系,或与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题竹郎庙》以简练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绘了竹郎庙前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竹郎的思念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古木和夕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令人感受到一种永恒的美。而后两句则转向了音乐,笛声的传来把诗人带入了对竹郎的思念中,音韵的重复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得音乐与景色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休闲与淡泊,仿佛在述说着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郎庙前多古木:描绘庙前的环境,古木给人一种苍老、厚重的感觉,暗示历史的积淀。
    • 夕阳沈沈山更绿:夕阳的光辉洒在山上,反衬出山的翠绿,形成一种美丽的视觉效果。
    • 何处江村有笛声:提问形式,表现出诗人对笛声来源的好奇,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 声声尽是迎郎曲:笛声反复,暗示着对竹郎的思念,情感的深厚与真挚。
  • 修辞手法

    • 对比:古木与夕阳的意象形成对比,突显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常在。
    • 拟人:笛声被赋予情感,似乎有意传递迎接竹郎的情感。
    • 排比:诗中“声声尽是迎郎曲”通过排比增强了音乐的韵律感,提升情感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竹郎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古木: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悠久的文化,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蕴含着思考与反省的意味。
  • 江村:代表着乡村的宁静与简单,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笛声: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交流,传递着对竹郎的思念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郎庙前多古木”中的“古木”代表什么?
    A. 新树
    B. 古老的树
    C. 药材

  2. 诗中提到的笛声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思念
    C. 忧伤

  3. “声声尽是迎郎曲”中的“迎郎”指的是谁?
    A. 诗人
    B. 竹郎
    C. 江村的村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薛涛的《题竹郎庙》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但前者更强调对竹郎的思念,后者则体现出隐逸的哲学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人性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女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送丁少府往唐上 杂曲歌辞。春游乐二首 杂曲歌辞。千里思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送古之奇赴安西幕 江上逢司空曙(一作岳阳逢司空文明,得关中书)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听夜雨寄卢纶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与道者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已成定局 包含紧的词语有哪些 狼胥 漻漻 家禽 植党营私 豸字旁的字 有加无替 不亢不卑 耳刀旁的字 男唱女随 四辈 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减笔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