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6:10
商于朝雨霁,归路有秋光。
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
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
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
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
在晨雨刚刚停歇的时候,归家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秋天的光景。
山坳里猿猴在收集果子,岩石上麝香散发的香气渐渐退去。
手握建瓴的我,确实掌握了时势,然而手握横戟又怎么能抵挡?
割地而论的张仪,虚假的计谋,最终只会让绮季长得意。
清澈的溪水在州外映照着明月,庙前的黄叶已被霜染。
今天我看着天上的云,心中依依不舍地想要回到帝乡。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白居易并称。他的诗风以细腻、婉约著称,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情感深邃而复杂。
《商于》作于李商隐晚年,诗中充满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晚唐时期,朝政腐败,国势衰弱,诗人常常以诗抒发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志向。
《商于》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和深刻哲理的诗。开篇以“朝雨霁”描绘了一个清新明朗的早晨,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晰与明朗。接着,诗人通过猿猴收果、麝香退散的描写,传达了生活的无常与变迁,令人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诗中,李商隐使用了“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的句子,展示了他对自己处境的自信与不屈,似乎在表达即使面对艰难的环境,仍然要勇敢面对,积极进取。接下来的“割地张仪诈”则暗示权谋之道的虚幻与不可靠,映射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判。
最后两句提到的“清渠州外月”和“黄叶庙前霜”,则带有浓厚的秋意,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则是诗人心中对归属的渴望,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向往。
整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人生、自然和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
“商于朝雨霁”中的“霁”是什么意思?
“割地张仪诈”中提到的张仪是哪个时期的谋士?
诗中的“依依入帝乡”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