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流莺》

时间: 2025-05-04 00:27:53

诗句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7:53

原文展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白话文翻译:

流莺在空中轻盈地飞舞,时而参差不齐地掠过,
在小路上渡水而行,心情难以自持。
那巧妙的鸣叫难道没有深意吗?
良辰美景未必就会有佳期。
风中、露下、夜里阴晴交替,
千家万户在开合之间。
我曾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痛苦,不忍再去倾听,
凤城之中何处还有花枝可寻?


注释:

字词注释:

  1. 流莺:指黄莺,常象征春天、美好时光。
  2. 飘荡:轻盈地飞舞、游动。
  3. 参差:形容高低不齐,错落有致。
  4. 渡陌临流:渡过小路,临近水边,描绘一种悠闲的场景。
  5. 巧啭:巧妙的鸣叫。
  6. 良辰:美好的时光。
  7. 凤城:指传说中的美丽城市,象征美好与繁华。

典故解析:

  • 凤城: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美丽、繁华的地方。此处可能暗指李商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爱情与离愁。李商隐的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变迁和历史沉思,风格上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流莺》创作于唐代后期,诗人正经历人生的困顿与感情的波折。此时,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并不顺遂,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流莺》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作,描绘了春天的流莺与人生的无奈。开篇以“流莺飘荡复参差”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流莺在空中轻盈飞舞的场景,给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接下来的“渡陌临流不自持”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流莺的轻松似乎与他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反复提到“良辰”和“佳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无常的感慨。流莺的鸣叫“岂能无本意”,让人联想到诗人自身在生活中的种种思考与感慨。通过“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诗人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社会景象,表现出人们生活的繁忙与变化无常。

最后两句“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怅然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莺飘荡复参差:流莺在空中飞舞,时而高低不齐,形象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意境。
  2. 渡陌临流不自持:描绘了诗人看流莺的情景,流莺的轻松让他心中难以自持,暗含他内心的忧愁。
  3. 巧啭岂能无本意:流莺的鸣叫并非随意,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4. 良辰未必有佳期:即使是美好的时光,也未必会有美好的机会,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
  5. 风朝露夜阴晴里: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6. 万户千门开闭时:千家万户的生活在不断变动,暗喻社会的繁忙与人情的冷暖。
  7. 曾苦伤春不忍听:诗人曾因春天的离去而痛苦,现在对春天的回忆也感到不忍。
  8. 凤城何处有花枝:最后以对美好事物的追问结束,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如“渡陌临流”与“风朝露夜”形成对比。
  • 比喻:流莺的飞舞象征着自由与美好,而诗人内心的情感则与之形成对照。
  • 拟人:流莺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流莺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流莺:象征春天与自由,代表美好与欢愉。
  2. 良辰:象征美好的时光,暗示人们对幸福时刻的追求。
  3. 凤城: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展示追忆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流莺》中的“流莺”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美好
    B. 生活的无奈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良辰”主要指: A. 幸福的时光
    B. 美好的季节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3. “凤城何处有花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春天的绝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商隐《流莺》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均对春天有感慨,但李商隐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诗评析》

相关查询

庵居杂咏九首 庵居杂咏九首 庵居杂咏九首 庵居杂咏九首 庵居杂咏九首 度清霄 度清霄 风入松·深耕易耨寸田中 喜迁莺·情缠识缚 点绛唇·小小葫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包含臂的词语有哪些 盐花 不轻然诺 扭转乾坤 包含裼的词语有哪些 东方将白 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短裤党 石字旁的字 海约山盟 曲水流觞 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号天叫屈 比居同势 持股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