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31
李商隐的《灯》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
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
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
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
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灯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灯光虽然明亮而不知疲倦,但也在熬煎中追求自我。花季时节伴随着酒杯远去,雨后静谧的窗外也让人感到舒适。黄茅驿站在冷暗中,而紫桂楼却温暖而明亮。名画被锦囊遮掩,棋局也因失败而收起。哪里没有美好的梦,谁又不曾有过隐忧?影子随着帘子转动,光线在竹席上流淌。客人比潘岳更胜一筹,我如今也不必忧愁。应该留下半点火焰,回照那帏帐下的羞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蕙风,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语言和复杂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含蓄而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商隐通过对灯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
李商隐的《灯》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感慨的诗。诗中,灯光不仅是照亮环境的物体,更是象征着希望与追求。开篇以“皎洁终无倦”开头,表现了灯光的持久与不屈,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懈追求的精神。接着“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酒与花的结合更是表现了生活的欢愉与短暂。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引入了冷暗的黄茅驿和温暖的紫桂楼,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活中阴暗与明亮并存的现实。
后面的“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则是对人生普遍困境的深刻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与隐忧,这种共鸣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希望的普遍性。最后的“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不仅是对灯光的延续,更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温暖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升华为一种哲学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比如“冷暗黄茅驿”和“暄明紫桂楼”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与意象的丰富性。
诗词测试:
李商隐的《灯》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谁人不隐忧”表达了什么含义?
“固应留半焰”中的“半焰”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商隐的《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作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李商隐更偏向于内心的哲思,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与故事表达对人情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