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贺陈内翰去非三首》

时间: 2025-04-30 17:18:40

诗句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

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8:40

原文展示:

贺陈内翰去非三首
作者: 朱翌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
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

白话文翻译:

听说有旨意催促召唤,急召进入翰林院。
高堂上初次佩戴玉饰,沉重的带子悬垂更显金贵。
烦请细读周公的诰命,恳请牢记葛亮的心志。
调元之事将会有好的结果,天意对您是如此深厚。

注释:

  • 翰林:指翰林院,古代政府的一个文官机构,负责撰写文书和典章。
  • 堂高:指高高的厅堂,象征地位的提升。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重要政治家,代表着明德和仁义。
  • 葛亮: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象征智谋和忠诚。
  • 调元:指调整时局,企图使政局向好的方向发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风格典雅,常以历史典故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内翰被召入翰林的时刻,表达了对其前途的祝贺和美好祝愿,寄托了对政治理想与个人志向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内翰的祝贺,展现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朋友的关怀。开篇提到“闻道催宣召”,引入了一个紧迫的气氛,表明陈内翰的才能受到重视,正待施展。接着“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以玉和金象征着地位的提升与荣华富贵,传达了对他未来光明前景的美好祝愿。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则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德行,期望陈内翰能够铭记前辈的教诲,心怀忠诚之志。最后两句“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认为天命将会眷顾有志之士。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透出一种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胸怀与抱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催宣召
    • 听闻有旨意催促召唤,表明主人公即将步入仕途。
  2. 传呼入翰林
    • 召唤他进入翰林院,象征着荣升与重任。
  3. 堂高初上玉
    • 高堂初次佩戴玉饰,象征地位的提升与尊贵。
  4. 带重更垂金
    • 重重的金带悬垂,表明其身份的显赫。
  5. 烦悉周公诰
    • 细读周公的诰命,提醒要珍视前辈的教导。
  6. 丁宁葛亮心
    • 恳请牢记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7. 调元知有日
    • 调整时局将会有好的结果,寄予希望。
  8. 天意向君深
    • 天意对有志之士的眷顾与鼓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和“金”比喻荣华富贵,象征地位的提升。
  • 对仗:如“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周公和诸葛亮,增加了诗的文化深度和历史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陈内翰的祝贺与期望,强调了理想与责任,呼唤对历史贤者智慧的铭记,展现了士人的理想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高贵与荣耀,代表美好的前程。
  • :象征财富与地位,表现出成功的希望。
  • 周公、诸葛亮:历史贤者的象征,代表智慧与忠诚的典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翰林”指的是哪个机构? A. 官府
    B. 文官机构
    C. 武官机构
    D. 商贸机构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的象征?
    答:_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陈内翰未来的悲观态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明德和仁义的象征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朱翌与李白:虽然都是表达对友人的祝贺,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饮酒作乐,而朱翌则是通过典故与祝福展现文人理想和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宋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从弟 晚日湖上寄所思 仙游寺(有龙潭穴、弄玉祠) 云母泉诗 咏史十一首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 春游吟 寄赵七侍御 杂诗六首 海上生明月(科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夏虫不可言冰 用字旁的字 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挖潜 陪位 蛙鸣鼓吹 干字旁的字 包含算的词语有哪些 淫怠 基态 赫然而怒 花花世界 篝火狐鸣 词不达意 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