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2:43
天之苍苍亦何有,亦有云汉为之章。
人生混沌一气耳,嘿嘿何用知肺肠。
孔公孟子巧言语,剖瓢插竹吹笙簧。
含宫吐角千万变,坐令隐伏皆形相。
我生禀赋本微薄,氤氲方寸不自藏。
譬如兰根在黄土,春风驱迫生繁香。
口占手写岂得已,此亦未免物所将。
方将寂寞自收敛,不受世俗斗尺量。
既知仍作未能止,纷纭竟亦类彼庄。
煎烹心脾擢胃肾,自令鬓发惊秋霜。
嗟子独未知此病,従横自恃觜爪刚。
少年一见非俗物,锵然修竹鸣孤凰。
近来直欲扛九鼎,令我畏见笔力强。
提携童子従冠者,揣摩五帝论三皇。
诗书近日贵新说,扫除旧学漫无光。
窃攘瞿昙剽李耳,牵挽性命推阴阳。
狂流滚滚去不返,长夜漫漫未遽央。
词锋俊发鲁连子,惭愧田巴称老苍。
是非得失子自了,一醉早醒余所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43
次韵刘泾见寄
作者:苏辙
天之苍苍亦何有,亦有云汉为之章。
人生混沌一气耳,嘿嘿何用知肺肠。
孔公孟子巧言语,剖瓢插竹吹笙簧。
含宫吐角千万变,坐令隐伏皆形相。
我生禀赋本微薄,氤氲方寸不自藏。
譬如兰根在黄土,春风驱迫生繁香。
口占手写岂得已,此亦未免物所将。
方将寂寞自收敛,不受世俗斗尺量。
既知仍作未能止,纷纭竟亦类彼庄。
煎烹心脾擢胃肾,自令鬓发惊秋霜。
嗟子独未知此病,従横自恃觜爪刚。
少年一见非俗物,锵然修竹鸣孤凰。
近来直欲扛九鼎,令我畏见笔力强。
提携童子従冠者,揣摩五帝论三皇。
诗书近日贵新说,扫除旧学漫无光。
窃攘瞿昙剽李耳,牵挽性命推阴阳。
狂流滚滚去不返,长夜漫漫未遽央。
词锋俊发鲁连子,惭愧田巴称老苍。
是非得失子自了,一醉早醒余所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知识和诗歌创作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天空的广阔,暗示着人生的渺小和无常。人生如同混沌的气息,何必深究内心的秘密。紧接着提到孔子和孟子的智慧,他们用巧妙的言辞表达思想,然而这些言辞并不能揭示真相。作者自认为才华平庸,难以隐藏自己的情感,就像兰根在土中,春风一来就能散发香气。创作的冲动无法抑制,然而又感到世俗的纷扰无所适从。尽管知道应该收敛心态,但内心的纷扰依旧无法平息,仿佛与庄周的境界相似。接着提到内心的煎熬使他白发早生,而对方却不知这种痛苦。年轻人一见便非凡物,充满激情。近年来他渴望有所建树,反而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恐惧。与年轻人交流,试图理解古代的伟大思想,但现实中却感到对新学的追求空洞无物。随着时间流逝,狂流不断,夜晚漫长而无尽。最后,作者感到羞愧,意识到一切是非得失最终都要自己去理解和承受。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为兄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收到刘泾的来信后,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对文学的思考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诗中流露出对新旧学问的思考,对个人才华的自我怀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迁。
《次韵刘泾见寄》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文学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天之苍苍”开篇,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的敬畏与人生的渺小,接着通过“人生混沌一气耳”引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孔子和孟子的智慧虽被赞美,但与个人的内心真实感受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所谓智慧的怀疑。
在诗中,作者自谦禀赋微薄,形象地将自己的处境比作“兰根在黄土”,生动地表现出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仍能散发出芬芳的追求。此后,通过对创作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拒绝,以及对个人内心真实的向往。诗的后半部分中,年轻人的激情与作者的内心挣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代际间的差异与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严谨,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又有对文学的深入探讨,体现了苏辙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自身才华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人生、智慧和创作的反思,探讨了个人与社会、内心与外界的关系,表现出对真理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孔子和孟子主要代表什么?
A. 诗歌的艺术
B. 智慧与伦理
C. 政治权力
D. 自然景观
“氤氲方寸不自藏”中的“氤氲”意指什么?
A. 迷雾
B. 光明
C. 香气
D. 悲伤
作者在诗中表现出对自己才华的态度是:
A. 自信满满
B. 自谦微薄
C. 漠不关心
D. 追求卓越
答案: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