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3:10
送王巩之徐州
作者:苏辙 〔宋代〕
遨游公卿间,结交非不足。
高秋远行迈,黄泥没马腹。
问群胡为尔,笑指篱间菊。
故人彭城守,久作中朝逐。
诗书自娱戏,樽佾当谁属。
相望鹤颈引,欲往龟头缩。
前期失不遂,浪语频遭督。
黄楼适已就,白酒行亦熟。
登高畅远情,戏马有前躅。
篇章杂笑语,行草烂盈幅。
归来贮箧笥,把玩比金玉。
吾兄别我久,忧患欲谁告。
孤高多风霆,弹射畏颠覆。
白头日益新,岁寒喜君独。
纷纷众草中,冉冉凌霜竹。
恨我闭笼樊,无由托君毂。
在公卿之间游荡,交朋友并不算少。
高秋时节远行,黄土淹没了马腹。
我问一群胡人为何如此,他们笑着指着篱笆间的菊花。
故友在彭城守卫,早已成为朝廷的逐臣。
我自娱自乐于诗书之中,问酒樽与舞曲又应归于谁。
远望鹤头飞引,想要去往龟头却缩回。
前次未能如愿,闲言闲语频繁遭受约束。
黄楼刚刚搭建完成,白酒也已饮得很熟。
登高望远畅快情怀,戏马留下了前行的痕迹。
篇章中夹杂着笑语,行草字迹满盈幅。
回家后把它们贮藏,玩味起来如金玉般珍贵。
我的兄长与你分别已久,忧虑与艰难又向谁诉说。
孤高的我多有风霆,弹射的心情畏惧颠覆。
白头愈加显得新鲜,岁寒时节喜君独处。
在纷乱的草丛中,冉冉升起凌霜的竹子。
我恨自己关在笼中,无法托付于君的车辕。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新川,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散文等多方面成就著称。他在政治上历任多地官员,文学上与兄长苏轼齐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王巩之徐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交往与人际关系。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诗人以“遨游公卿间”的开篇引入,表达了自己对交友的珍视。接着以“高秋远行迈,黄泥没马腹”描绘旅途的艰辛,暗示了人生路途的艰难。诗中提到的“篱间菊”则象征着友人的简单快乐,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登高和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洒脱与乐观。尽管面临生活的多重压力与困扰,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尤其是“岁寒喜君独”,在白头之际,愈加珍视与友人的情谊。
整首诗的情感在欢快与忧伤之间摇曳,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情味与生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黄泥没马腹”)、拟人(“白头日益新”)、对仗(“篇章杂笑语,行草烂盈幅”)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秋”主要指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黄泥没马腹”形容了什么?
A. 旅途的艰难
B. 快乐的时光
C. 朋友的分离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A. 冷漠
B. 深切关怀
C.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