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0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04:41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
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
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在午后的时光中,我离开了空旷的山岑,傍晚时分却来到了花石戍。河岸开阔,水流清澈,岸边的树木混杂着古今树种。大地被南风吹得热气蒸腾,春天的热气在西边日落时显得更加浓烈。四季本该各自分明,为什么气候却时常变换呢?在这茫茫的天地之间,宇宙的规律又怎能永恒不变?我把船系在盘旋的藤蔓上,手持杖杖走上古老的樵夫小路。村子里的人都不在,野外的泉水依旧自流自注。虽然柴门被杂草覆盖,农具却依然坚固。山东的逆风依旧残留,吴楚的土地仍在守护王权。谁能敲响你的门,命令减轻赋税呢?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风格兼具沉郁与悲壮。他的诗歌涉及政治、历史、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
《宿花石戍》写于杜甫晚年,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国破家亡,生活困顿,心中满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在此背景下,他以自然景物为引子,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担忧。
《宿花石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观,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描写午后与傍晚的场景,形成了时间的对比,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河岸、树木、气候等,反映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南风盛”、“春热西日暮”,不仅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气候影响,也暗示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困扰。四季的变化与气候的互换,反映出自然规律的无常,进而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理乱岂恒数”,道出了宇宙间的混乱与不确定。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表达了对减轻赋税、改善民生的呼唤。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体现了杜甫对时代的敏锐感受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盼,传达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杜甫的字是什么?
a) 子美
b) 孟浩然
c) 李白
答案: a) 子美
诗中的“南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冷风
b) 温暖与希望
c) 暴风雨
答案: b) 温暖与希望
“四序本平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然规律
b) 社会动荡
c) 个人情感
答案: a) 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