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5:40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杜甫
宠渥徵黄渐,权宜借寇频。
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我献上这首诗送给韦中丞,祝愿他顺利前往湖南。
因宠信而招致的黄旗渐渐升起,但权宜之计的借助外敌却频繁出现。
湖南究竟能否安宁?在峡谷中,我常常想起春天的行旅。
王室仍然有许多旧事,而苍生则寄托于大臣的庇护之下。
我还会将徐孺子(寓指贤人)引荐四方,希望能遇到真正的高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关注社会民生,深刻反映了唐朝的历史变迁和百姓苦难。杜甫的创作经历了唐朝盛世到衰亡的过程,作品风格多样,包含丰富的情感和社会关怀。
本诗写于杜甫晚年,时值唐玄宗时期,国家内忧外患,特指政治动荡和民生困苦。韦中丞是杜甫的朋友,前往湖南任职,诗中表达了对其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是一首送别诗,虽短小却内涵丰富。杜甫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也借此机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现状。诗的开头以“宠渥徵黄渐”揭示了当时权力的游戏,暗示权臣的宠信和权利之争。接着,杜甫提出对湖南能否安宁的疑问,表现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峡内忆行春”一句,充满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此后,提到“王室仍多故”,则指向了王朝的旧事,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苍生的无奈。最后一句“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有贤能之士来拯救苍生,传达了杜甫对大贤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情感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体现了他作为“诗圣”的深邃思考与社会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表达了杜甫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贤能之士的渴望,体现了他作为“诗圣”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杜甫的“徐孺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颜回
B. 孟子
C. 史记中的徐孺子
“湖南安背水”中的“背水”指的是?
A. 背负水源
B. 水边的安宁
C. 水的背面
诗中提到的“苍生”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皇族
C. 士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