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2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25:44
潞国临淄邸,天王别驾舆。
出潜离隐际,小往大来初。
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
约川星罕驻,扶道日旂舒。
云覆连行在,风回助扫除。
木行城邑望,皋落土田疏。
昔试邦兴后,今过俗徯予。
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
帐倾三饮处,闲整六飞馀。
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
愿陪歌赋末,留比蜀相如。
潞国的临淄官邸,天子的车驾在此驻留。
我从隐秘的地方走出,初次出行就要去远方。
东边的春天典礼,南阳是我曾经的故居。
约川的星星很少停留,扶道的阳光旗帜徐徐展开。
云层遮蔽了行程,风也回旋着助我扫除障碍。
从树木间看见城市的景象,河岸的土地显得稀疏。
昔日我在邦国兴起之后,如今却被世俗所困扰。
我用威严来校猎,恭敬地不再陈列鱼虾。
府里的官员急忙走向天子的座位,乡里的长者捧着皇帝的车。
帐篷里倾斜着饮酒的地方,闲适地整理着飞舞的余韵。
盛大的事业铭刻在汾水的鼎中,昌盛的期望应该铭记于洛书。
愿能陪伴在歌赋的末尾,与蜀汉的相如共存。
苏颋,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青山,生于公元758年,卒于公元806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言诗与七言诗,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感慨和个人情怀。
这首诗是在唐代盛世时期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因应皇帝的召见,途经旧居,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盛世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是苏颋在应皇帝召见途中所作,整首诗通过描绘途经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思念和对国家盛世的感慨。诗中以“潞国临淄邸”开篇,直接引入了地点,营造出一种庄重而亲切的氛围。接下来的描绘通过对春天的典礼和旧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生活的怀念。
在意象上,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景观,如“云覆”、“风回”,不仅描绘了行程的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特别是“昔试邦兴后,今过俗徯予”,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几句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愿意与古代的文化人物相提并论,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和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盛世的赞美,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个人情感。
诗中的“南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云覆”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