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12
原文展示: 中原之师,仁义为主。仁义既无,四夷来侮。
白话文翻译: 中原的军队,以仁义为根本。一旦失去了仁义,四周的异族就会前来欺侮。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如果失去仁义,将会受到周边民族的侵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北宋时期,中原地区面临外族侵扰的背景下创作的。邵雍通过这首诗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失去仁义可能带来的后果。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仁义”与“四夷来侮”来强调仁义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邵雍用“中原之师”作为主体,突出了仁义在军事和政治中的应用。诗中的“既无”二字,表达了失去仁义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不可忽视道德建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深刻见解和诗人的艺术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仁义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失去仁义的后果,警示人们不可忽视道德建设。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中原”指的是什么地区? A. 长江中下游 B. 黄河中下游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诗中提到的“仁义”是指什么? A. 仁爱和正义 B. 仁慈和义务 C. 仁心和义务 D. 仁爱和义务
诗中的“四夷”指的是什么? A. 中原地区的四个方向 B. 周边的少数民族 C. 四个主要的敌人 D. 四个主要的盟友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