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首尾吟 其一一二》

时间: 2025-04-26 03:40:56

诗句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默识时。

日月既来还却往,园林才盛又成衰。

登山高下虽然见,临水浅深那不知。

世上高深事无限,尧夫非是爱吟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6

原文展示: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默识时。 日月既来还却往,园林才盛又成衰。 登山高下虽然见,临水浅深那不知。 世上高深事无限,尧夫非是爱吟诗。

白话文翻译:

尧夫并非真的喜欢吟诗,诗只是他默默观察时的一种表达。 日月交替,来去匆匆,园林的花木刚刚盛开又迅速凋零。 登山时高高低低都能看见,但面对水时深浅却难以知晓。 世界上深奥复杂的事情无穷无尽,尧夫并非真的喜欢吟诗。

注释:

  • 尧夫:邵雍的自称。
  • 默识时:默默地观察和认识事物。
  • 日月既来还却往:形容时间的流逝。
  • 园林才盛又成衰:指自然界中事物的兴衰变化。
  • 登山高下虽然见:登山时高低的景色都能看到。
  • 临水浅深那不知:面对水时,水的深浅难以判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主张“理学”,强调天人合一,其诗多表现自然哲理和生活感悟。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自然界和人生变化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观察自然界和人生变化时,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兴衰的感慨,通过诗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世界深奥复杂性的认识。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首尾吟 其一一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通过对日月交替、园林兴衰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化无常。登山与临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性。最后一句“世上高深事无限”,概括了诗人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而“尧夫非是爱吟诗”则是一种自谦,表明诗人写诗并非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表达对世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理学思想与诗歌艺术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默识时。” —— 诗人自谦,表明写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 “日月既来还却往,园林才盛又成衰。” —— 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3. “登山高下虽然见,临水浅深那不知。” —— 通过登山与临水的对比,表达人类认识的局限。
  4. “世上高深事无限,尧夫非是爱吟诗。” —— 总结世界复杂性,再次自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日月与园林、登山与临水的对比,强化了时间流逝和认识局限的主题。
  • 自谦:诗人多次强调自己并非真的喜欢吟诗,而是为了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变化的观察,表达了时间流逝、事物兴衰和人类认识局限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世界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园林:代表事物的兴衰变化。
  • 登山:象征人类对高处的探索。
  • 临水:象征人类对深处的未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在这首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美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D. 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

  2. 诗中的“日月既来还却往”形容的是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时间的流逝 C. 天气的变化 D. 人生的起伏

  3. 诗人通过“登山高下虽然见,临水浅深那不知”想要表达什么? A. 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B. 人类认识的局限 C. 自然的神秘 D. 人类的智慧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邵雍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观察,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哲理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邵雍全集》:全面收录了邵雍的诗文,是研究其作品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青 次韵毛君九日 浴罢 冬至雪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南窗 次韵刘贡父登黄楼怀子瞻二首 题三游洞石壁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闭居五咏其四买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室内乐 齐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悲歌易水 挑谑 口是心苗 狂戆 子女玉帛 旁见侧出 自出机杼 閠字旁的字 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索取 火字旁的字 进荣退辱 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