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安乐窝中自讼吟》

时间: 2025-04-26 03:46:49

诗句

不向红尘浪着鞭,唯求寡过尚无缘。

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

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

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鑽磨未甚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9

原文展示:

安乐窝中自讼吟 不向红尘浪着鞭,唯求寡过尚无缘。 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 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 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鑽磨未甚坚。

白话文翻译:

在这安乐的小窝中自我反省吟咏, 我不愿在纷扰的世间随意奔波,只希望能少犯错误却似乎总是无法实现。 我虚度了蘧瑗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日子,错误地经历了宣尼读《易经》的岁月。 头发变白时难以再染上色彩,心灵归于平静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最纯粹的阳气才能成为美玉,但仍担心打磨得不够坚硬。

注释:

  • 红尘:指纷扰的世俗生活。
  • 浪着鞭:比喻随意奔波。
  • 寡过:少犯错误。
  • 蘧瑗知非日:蘧瑗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据说他五十岁时知道四十九岁时的错误,这里指虚度光阴。
  • 宣尼读易年:宣尼指孔子,孔子曾读《易经》,这里指错误地度过了学习《易经》的时光。
  • 至阳之气方为玉:至阳之气指最纯粹的阳气,比喻最高尚的品质。

典故解析:

  • 蘧瑗知非日: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蘧瑗五十岁时认识到自己四十九岁时的错误,这里诗人用来自比,表达对自己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
  • 宣尼读易年:孔子读《易经》的事迹广为人知,这里诗人用以比喻自己错误地度过了学习《易经》的时光,表达对自己未能好好学习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其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修养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和对未来自我完善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我反省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诗中“不向红尘浪着鞭”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则通过典故,抒发了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后两句“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和“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鑽磨未甚坚”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自我完善的期待和对完美品质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向红尘浪着鞭:诗人表明自己不愿在纷扰的世俗中随意奔波,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2. 唯求寡过尚无缘:诗人希望能少犯错误,但似乎总是无法实现,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渴望。
  3. 虚更蘧瑗知非日:通过蘧瑗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
  4. 谬历宣尼读易年:通过孔子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未能好好学习的遗憾。
  5. 发到白时难受彩:诗人以头发变白难以再染上色彩,比喻人生到了一定阶段难以再有大的改变。
  6. 心归通后更何言:心灵归于平静后,诗人思考还有什么可说的,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7. 至阳之气方为玉:诗人认为最纯粹的阳气才能成为美玉,比喻最高尚的品质。
  8. 犹恐鑽磨未甚坚:诗人担心自己的品质打磨得不够坚硬,表达了对自我完善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至阳之气方为玉”,用至阳之气比喻最高尚的品质。
  • 典故:如“虚更蘧瑗知非日”和“谬历宣尼读易年”,通过典故抒发情感。
  • 对仗:如“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语言工整,意境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我反省和修养。诗人通过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表达了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和对未来自我完善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完美品质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指纷扰的世俗生活,象征纷扰和浮躁。
  • 寡过:少犯错误,象征自我修养和完善。
  • 至阳之气:最纯粹的阳气,象征最高尚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向红尘浪着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随波逐流 B. 超然物外 C. 积极进取 答案:B

  2. “虚更蘧瑗知非日”中的“蘧瑗”是指谁? A.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 B. 孔子的弟子 C. 诗人自己 答案:A

  3. 诗中“至阳之气方为玉”中的“至阳之气”比喻什么? A. 最高尚的品质 B. 最纯粹的阳气 C. 最坚硬的物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别业》与邵雍《安乐窝中自讼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邵雍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樱桃曲 奉酬刘侍郎 从军行二首 弃妇词 刘禅奴弹琵琶歌(感相国韩公梦) 五两歌送张夏 塞上曲 哭李别驾 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 瑶草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啭千声 以防未然 贻悔 悔过自新 传诵不绝 貝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戏箱 息息相关 坠兔收光 尣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停留 条入叶贯 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