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9
原文展示:
安乐窝中自讼吟 不向红尘浪着鞭,唯求寡过尚无缘。 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 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 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鑽磨未甚坚。
白话文翻译:
在这安乐的小窝中自我反省吟咏, 我不愿在纷扰的世间随意奔波,只希望能少犯错误却似乎总是无法实现。 我虚度了蘧瑗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日子,错误地经历了宣尼读《易经》的岁月。 头发变白时难以再染上色彩,心灵归于平静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最纯粹的阳气才能成为美玉,但仍担心打磨得不够坚硬。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其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修养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和对未来自我完善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我反省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诗中“不向红尘浪着鞭”一句,直接表明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虚更蘧瑗知非日,谬历宣尼读易年”则通过典故,抒发了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后两句“发到白时难受彩,心归通后更何言”和“至阳之气方为玉,犹恐鑽磨未甚坚”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自我完善的期待和对完美品质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我反省和修养。诗人通过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表达了对过去虚度光阴的悔恨和对未来自我完善的期待。诗中流露出对完美品质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不向红尘浪着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随波逐流 B. 超然物外 C. 积极进取 答案:B
“虚更蘧瑗知非日”中的“蘧瑗”是指谁? A.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 B. 孔子的弟子 C. 诗人自己 答案:A
诗中“至阳之气方为玉”中的“至阳之气”比喻什么? A. 最高尚的品质 B. 最纯粹的阳气 C. 最坚硬的物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