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7:51
渎头阻风
作者: 杨万里
天寒春浅蛰未开,
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
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
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
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
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
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皈棹,
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皈船不进,
檕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
分付客愁金缕杯。
在寒冷的春天,万物尚未复苏,船头突然传来一声如雷的响声。老夫惊慌失措,卷起帘子观看,只见白浪从东海翻滚而来。东海延绵数万里,扶桑树一瞬间就能抵达长淮。琉璃般的地面上,玉山仿佛在升起,似乎是自然而然地移动,并非人为推动。似乎听见海的怒吼,像是怒涛过后,雨神与风伯一同出动。夜晚提着横水的明亮甲胄,大声呼喊着要与龟山一决胜负。老夫送客整理船桨,恰逢奇观,倍感壮丽。难道不感到遗憾,船却不能前行,古老的柳树依靠着云堆。片刻间,惊慌定下却又转为喜悦,交代客人愁苦的金缕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诗、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杨万里在诗歌中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感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渎头阻风》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在自然面前的敬畏与感动。这首诗是在春寒依旧、风起浪涌之时创作的,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渎头阻风》是一首极具表现力和画面感的诗作。诗人以“天寒春浅”开篇,展示了春天的迟到和寒冷的气息,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接着通过“船头一声出地雷”引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体现出海上的风浪突如其来,令人震惊。这种突发的自然现象,不仅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氛。
诗中“白浪飞从东海来”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海浪的气势,仿佛将东海的浩瀚与力量展现在眼前。接下来的“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将地理空间的辽阔与海的力量结合,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的壮丽。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的意象,表现出自然景象的神秘与奇妙,似乎传达了自然力量的自我运行,给人一种超越人类的伟大感。同时,诗中“夜提横水明光甲”与“老夫送客理皈棹”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敬畏与从容。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丰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从容与豁达。诗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天寒春浅”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状态?
A. 春天尚未到来
B. 夏天炎热
C. 秋天丰收
D. 冬天寒冷
诗中提到的“扶桑”象征什么?
A. 日出之地
B. 最高的山
C. 最美的花
D. 最深的海
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是?
A. 恐惧
B. 无所谓
C. 敬畏与热爱
D. 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