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1:4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1:45:17
和兵部李尚书东亭诗
三接履声退,东亭斯旷然。
风流披鹤氅,操割佩龙泉。
云卷岩巘叠,雨馀松桂鲜。
岂烦禽尚游,所贵天理全。
这首诗描绘了东亭的宁静和广阔,步履声渐渐远去,亭子显得格外清幽。风中轻拂着鹤氅,手中握着割佩的龙泉剑。云彩在山岩上层层叠叠,雨后松树和桂花显得格外鲜艳。与其烦恼于鸟儿的游动,不如珍视那自然的法则和天理的完美。
权德舆(约726年-约787年),字子华,号少城,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兵部侍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与人文情怀。
这首诗创作于权德舆与李尚书相聚东亭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东亭作为一个清幽的场所,成为诗人思索人生的理想之地。
这首诗以“东亭”作为背景,透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首句“三接履声退”便带出了环境的静谧,脚步声渐远,使得东亭显得更为旷然。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风流披鹤氅”,展现了自我洒脱的风度,似乎在暗示一种高雅的生活态度。
“云卷岩巘叠,雨馀松桂鲜”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云卷的动态与松桂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生机。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也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最后,诗人以“岂烦禽尚游,所贵天理全”作为总结,强调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认为不必过于执着于外物的纷扰,珍视自然的法则与内心的和谐才是更重要的。这种思想反映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自然、尊重天理,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和谐。
诗中提到的“东亭”指的是:
A. 西边的亭子
B. 东边的亭子
C. 南边的亭子
D. 北边的亭子
诗中“岂烦禽尚游”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鸟儿的喜爱
B. 对外物的烦恼
C. 对自然的尊重
D. 对生活的麻木
诗人提到的“龙泉剑”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勇气与正义
C. 朋友
D.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