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29
和淮阳燕秀才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我官忝博士,曾昧通经术。
前因辟书来,亦不习文律。
循旧临学宫,虎革被羊质。
倚席未能讲,占牍聊置日。
朴钝既若兹,愧彼噉棘粟。
今者登俊贤,充诏冠庭实。
邦伯乃宗公,惟帝旧良弼。
置醴饯以行,行行季冬月。
骐骥入羁驾,千里终不蹶。
惭予延荫人,安得结子韈。
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
禄仕二十年,屡遘龙牓揭。
在昔见麻衣,于今尽超越。
是以对杯觞,谨严微敢忽。
宁唯畏後生,自恨疏节骨。
肴羞罗食案,包核备时物。
里妇或窥观,户下红裙出。
归应愿生男,生男付纸笔。
乃信读书荣,况即服縕韠。
长歌食苹诗,声淡异鸣瑟。
我身为博士,但因学识浅薄而感到惭愧。
之前因缘故辞职,结果对文法没有深入研究。
我循着旧规进入学宫,像是用虎皮做的席子却搭在羊皮上。
坐在席子上还未能讲授,随便写几篇文章来打发时间。
我如此愚钝,真感到惭愧,惭愧于那些能品尝到丰盛食物的人。
如今我已经登上了贤达的职位,受命充当朝廷的实职。
我所侍奉的邦伯乃是宗公,正是帝王的旧臣良弼。
宴席上准备了酒水,行走在冬季的月子里。
像骏马进入了马厩,千里路途中也不会跌倒。
我感到惭愧,自己是个依靠别人的人,怎么能结成自己的荣耀呢?
虽然心中羡慕名利,但才华与命运却甘愿沉没。
在仕途上二十年,屡次遭遇龙榜的揭示。
往昔我见过麻衣,至今已然超越。
所以在杯盏之间,谨慎小心不敢怠慢。
宁可畏惧后辈的优秀,亦自恨我疏于修身。
宴席上的佳肴,准备了丰盛的美味。
乡里的妇女或许在窥视,门下的红裙子飘出。
归来时希望生个儿子,生下儿子便让他读书。
我始信读书有荣光,尤其是在穿着绸缎的日子。
长歌吟诵着诗,声调轻柔如同琴瑟。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白水,宋代诗人,擅长古诗,清新自然,富有哲理,且常常表达对时事、个人际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仕途的中后期,表达了他对个人学识、仕途成就和社会地位的反思与自省。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无能与他人的成就,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
这首诗展现了梅尧臣对个人处境的敏感与对自身能力的深刻反思。诗中,作者以自谦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学识有限,尽管身为博士,却感到愧疚和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我官忝博士”引入,直白地表达了对自己学识的自省,既有对自身能力的否定,也暗含了对社会地位的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提到“循旧临学宫”,展示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的困惑和不适应,质感的对比“虎革被羊质”则进一步突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通过对宴席、酒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社会生态。
在表达羡慕他人名利的同时,作者也不乏自嘲,强调自己虽心怀名利,却因才华和命运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这种对自身境遇的深刻体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哲学思考。最后,诗歌以“长歌食苹诗”作结,展现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尽管其心中充满惆怅,但依然坚持对知识与文化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个人能力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既羡慕他人又自愧不如的复杂心理,体现了梅尧臣对名利的淡然与对知识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虎革被羊质”意指什么?
诗人对自己的身份持何种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