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56
黄庭坚的《泐潭乾和尚真赞》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
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平常心即是道理的观点。南泉老师只需眨眼,就能领悟到其中的真义。庵内的修行人只专注于内心修行,根本不在乎庵外的事务。赵州和尚依旧提着担子,连秋毫之重都掌握不稳。方丈前有万仞深坑,但只要你到牢关去,便能得到真正的教导。天下的事物如同镜面般平静,却又实如石狮般坚固。问你这位是谁,正是泐潭的道人,萍乡的老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与诗人,尤其以行书见长。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个人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观察,风格清新而有深度。
《泐潭乾和尚真赞》创作于黄庭坚对禅宗的思考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平常心”的推崇,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古人智慧的尊重。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令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开头的“平常心是道”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炼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南泉和尚和赵州和尚的典故,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对外界事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庵内人不见庵外事”的境界。诗中对“万仞深坑”的描绘,暗示了修行中的艰难与深邃,而“天下横行,平如镜面”的比喻则揭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最后,泐潭道人作为代表,回归到主题的核心,指出真正的智慧与道理来自于内心的体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丰富,营造出一种禅意十足的氛围,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真谛与修行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智慧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修行的重视和对外界事物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平常心”的重要性。
“平常心是道”中“平常心”指的是:
A. 忙碌的心态
B. 平静自然的心态
C. 不安定的心态
D. 繁杂的思绪
诗中的“南泉只眨得眼”主要强调的是:
A. 生活的忙碌
B. 修行的瞬间领悟
C. 外界的纷扰
D. 内心的矛盾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中的“镜面”意象主要象征:
A. 外界的复杂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忙碌
D. 自我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