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泐潭乾和尚真赞》

时间: 2025-05-01 01:45:56

诗句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56

原文展示:

黄庭坚的《泐潭乾和尚真赞》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
庵内人不见庵外事。
赵州犹是担扳,秋毫不稳。
方丈前万仞深坑,但到牢关柱杖子。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实如石师子。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平常心即是道理的观点。南泉老师只需眨眼,就能领悟到其中的真义。庵内的修行人只专注于内心修行,根本不在乎庵外的事务。赵州和尚依旧提着担子,连秋毫之重都掌握不稳。方丈前有万仞深坑,但只要你到牢关去,便能得到真正的教导。天下的事物如同镜面般平静,却又实如石狮般坚固。问你这位是谁,正是泐潭的道人,萍乡的老者。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常心: 指一种平静、自然的心态。
  • 南泉: 指南泉禅师,是中国禅宗的重要人物。
  • : 指禅寺或隐居之所。
  • 赵州: 指赵州从谂,是另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
  • 秋毫: 比喻极小的东西。
  • 方丈: 指寺院的住持,或是寺院本身。
  • 牢关: 可能指某种修行的境地或教导的方式。

典故解析:

  • 南泉和赵州: 两位禅宗大师的典故常用于体现禅宗的智慧。
  • 泐潭道人: 传说中的隐士,象征着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与诗人,尤其以行书见长。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个人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观察,风格清新而有深度。

创作背景:

《泐潭乾和尚真赞》创作于黄庭坚对禅宗的思考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平常心”的推崇,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古人智慧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令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开头的“平常心是道”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炼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南泉和尚和赵州和尚的典故,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对外界事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庵内人不见庵外事”的境界。诗中对“万仞深坑”的描绘,暗示了修行中的艰难与深邃,而“天下横行,平如镜面”的比喻则揭示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对比。最后,泐潭道人作为代表,回归到主题的核心,指出真正的智慧与道理来自于内心的体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意象丰富,营造出一种禅意十足的氛围,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真谛与修行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常心是道”: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然是修行的核心。
  2. “南泉只眨得眼”:南泉禅师的智慧瞬间显现,表明领悟的瞬间。
  3. “庵内人不见庵外事”:修行者专注于内心,不受外界事物干扰。
  4. “赵州犹是担扳”:赵州和尚依旧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修行与日常的结合。
  5. “秋毫不稳”:比喻即使微小的事物也需谨慎。
  6. “方丈前万仞深坑”:象征修行的深邃与艰难。
  7. “但到牢关柱杖子”:指向真正的教导与体悟。
  8.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外界事物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
  9. “实如石师子”:形容内心的坚定与坚韧。
  10. “借问是谁,泐潭道人,萍乡老子”:最终指向禅宗的智慧源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下横行,平如镜面”,生动地描绘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智慧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修行的重视和对外界事物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平常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常心: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
  • 南泉、赵州: 代表禅宗大师,象征智慧与修行。
  • 万仞深坑: 代表修行的深度与艰难。
  • 镜面: 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清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平常心是道”中“平常心”指的是: A. 忙碌的心态
    B. 平静自然的心态
    C. 不安定的心态
    D. 繁杂的思绪

  2. 诗中的“南泉只眨得眼”主要强调的是: A. 生活的忙碌
    B. 修行的瞬间领悟
    C. 外界的纷扰
    D. 内心的矛盾

  3. “天下横行,平如镜面”中的“镜面”意象主要象征: A. 外界的复杂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忙碌
    D. 自我的挣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另一部禅宗经典,探讨禅宗智慧。
  • 《心经》:反映佛教思想的经典文献。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黄庭坚更强调的是修行与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1. 《黄庭坚诗文集》
  2. 《中国禅宗史》
  3. 《宋代诗词概论》

相关查询

焦公祠题壁 读巽川集 闻武洛社采薪歌 漫记 其六 漫记 其五 漫记 其四 漫记 其三 漫记 其二 漫记 其一 咏水沙连社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争天抗俗 拉三扯四 鼎食鸣钟 窑灶 破孝 龍字旁的字 命词遣意 包含功的成语 包含批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见缝下蛆 走之旁的字 有害无益 人开头的成语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贝字旁的字 焌熬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