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04:10
晓角寒声散柳堤,
千林雪色亚枝低。
行人不到邯郸道,
一种烟霜也自迷。
清晨的角声在寒冷中响起,柳堤的寒意散发开来。千树万林被雪覆盖,枝条低垂。行人无法到达邯郸的道路,一种烟霜的迷雾也让人感到困惑。
作者介绍:董其昌(1555-1636),字景莘,号思庵,晚号香光,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理论家。他提倡“文人画”,主张艺术应体现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丁酉年冬季,正值严寒,作者在燕山的冬季景色中体悟到自然的冷峻与人生的迷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晨,诗人通过清晨的号角声、被雪覆盖的树木以及人们无法到达的道路,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冬日景象。诗中,寒冷的气息和迷雾的意象相互交织,传达出一种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角声和雪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冬季自然的细腻观察。后两句则转向人们的迷惘与无奈,表现了行人无法到达目的地的无助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阻碍与迷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互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寒冷的冬景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角”指的是:
A. 早晨的鸟鸣
B. 军中的号角声
C. 风声
D. 雨声
诗中提到的“千林雪色”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A. 春天的景象
B. 夏天的炎热
C. 冬天的寒冷
D. 秋天的落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