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鼓吹曲辞 其六》

时间: 2025-04-26 03:29:13

诗句

暮雨旌旗湿未乾,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13

原文展示:

鼓吹曲辞 其六
岑参

暮雨旌旗湿未乾,
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
蕃军只见马空鞍。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雨水使旌旗湿透尚未干,
胡人的尘土覆盖在白草上,阳光照耀显得寒冷。
昨夜将军与敌人激战到黎明,
如今的敌军只剩下空荡荡的马鞍。

注释:

  • 暮雨:傍晚时分的雨。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
  • 胡尘:指胡人的尘土,象征战争带来的影响。
  • 白草:指战场上的草,因战斗而显得枯白。
  • 蕃军:指外族的军队。
  • 马空鞍:意指战马未归,骑兵已被击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歌以雄浑激昂、描写边塞生活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边疆战争和士兵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盛世时期,边境时常发生战争。诗人身处边塞,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苦楚,因此创作此诗,反映了战斗后的情景与士兵的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鼓吹曲辞 其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边塞作战的紧迫与艰辛。首句“暮雨旌旗湿未乾”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不易。雨水在旗帜上的湿润象征着士兵们在战斗后疲惫不堪的状态。接下来的“胡尘白草日光寒”,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后荒凉的景象。白草上覆盖着胡人的尘土,既是战争的痕迹,也是士兵们心灵的阴影。

“昨夜将军连晓战”一句,直入主题,说明战斗是连续的、激烈的。将军的英勇与士兵的奋战构成了诗歌的核心,而“蕃军只见马空鞍”则突显了敌军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士兵苦难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在描写战争场景的同时,也充满了对士兵命运的思考,既有对胜利的渴求,也有对战争本质的质疑。这种情感深邃而复杂,使得这首诗在边塞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雨旌旗湿未乾:描绘了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湿透的旌旗象征着士兵的艰辛。
  2. 胡尘白草日光寒:白草上的胡尘传达了战争的痕迹,寒冷的阳光又加重了这一悲惨景象。
  3. 昨夜将军连晓战:转入战斗的叙述,表明战斗的激烈与持续。
  4. 蕃军只见马空鞍:表现敌军的败落,暗示他们的逃离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暮雨”和“白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旌旗湿润与士兵的疲惫相联系,增强了情感表达。
  • 意象:雨、旌旗、空鞍等意象共同构建了战争的惨烈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士兵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反思,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士兵的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军队的荣誉与力量。
  • 胡尘:代表外族的侵扰与战争的痕迹。
  • 白草:象征战后的荒凉与凋零。
  • 马空鞍:象征敌军的败退与士兵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胡尘”指的是什么?

    • A. 胡人的尘土
    • B. 胡人的欢笑
    • C. 胡人的歌声
  2. “昨夜将军连晓战”中的“晓战”指的是什么?

    • A. 战斗结束
    • B. 战斗开始
    • C. 战斗持续
  3. 诗中的“马空鞍”象征着什么?

    • A. 胜利
    • B. 失败
    • C. 和平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岑参与王昌龄的边塞诗,岑参的诗往往更注重描绘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苦难,而王昌龄则更倾向于抒发对家国的思念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边塞生活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岑参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狮子林 吴岩子徵和起句原韵 其二 黄鹂词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二 出塞曲十六首 其三 雨后 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三 秋日忆友 吴汉逸家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新容 断烂朝报 包含粟的成语 飠字旁的字 启验 笠檐 凶嗣 政理 坚忍不拔 采字头的字 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妄言则乱 立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心惊胆怕 朝歌暮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