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5
学语雏莺在柳阴,临行呼出翠帷深。
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异日心。
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
岭梅不用催归骑,截须防旧所临。
小黄莺在柳树的阴影下学着叫,临行时我叫出翠绿的帷帐。
老朋友虽不常见,但我们还是同一年相识,只有走上这条路才知道未来的心意。
趁着春天的衣衫游览上苑,恳求国手(名家)教我新的曲调。
岭南的梅花不需要催促去归骑,应该防范那些旧日的情怀。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借用“梅”字与“春”字,暗示了古代文人对梅花的喜爱与寄情。梅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涉及生活、自然、政治等方面,风格豪放、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苏轼的游览之际,结合春天的气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新事物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过往情感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开篇以“雏莺”引入,让人感受到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美。接下来通过与友人的情谊,表达了人际关系的深厚,尽管物理距离可能遥远,但情感却依然紧密相连。诗人在对未来的期许中,不仅渴望与国手交流,也对自身的提升有着不懈的追求。最后,岭梅的意象则传达出对美好情感的留恋,仿佛在提醒自己要珍视旧日情怀。这种对比与对照的手法,使整首诗既有生机,又充满哲理,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思想深度与情感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比与象征传达出深厚的人生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雏莺”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友谊的珍贵
C. 对未来的期待
“通家不隔同年面”这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朋友之间的隔阂
B. 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C. 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国手”是指什么?
A. 国家领导人
B. 艺术上的名家
C. 学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旧情的眷恋上,苏轼的《循守临行》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有相似之处,后者更侧重于壮阔的历史感,而苏轼则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