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5:04
浴凤池边星斗光,宴馀香满上书囊。
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
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在浴凤池边,星星闪烁如光,宴席余香满装在书囊中。
楼前的夜空,明月低垂如韦曲,云中传来车声,似乎从未央宫飘出。
离开故国多少年,双鬓已生白雪,只有那重见的黄花上挂着一枝霜。
心中伤感无尽,梦境令人厌倦,仿佛秋夜更加漫长。
“浴凤池”出自古代神话,象征着理想与美好。“未央”则与汉代宫廷相关,暗示了对过往繁华的缅怀。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长寿、坚韧相联,被视为秋天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岁月的流逝,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秋兴三首》其三是苏轼在被贬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充分展现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的浴凤池、夜月、车声等意象,不仅呈现出一幅秋夜的美丽画面,更蕴含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用“星斗光”与“宴馀香”相映衬,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楼前夜月”和“云里车声”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孤独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在“去国何年双鬓雪”中,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与流逝,岁月带来的不仅是容颜的苍老,更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最后的“伤心无限厌厌梦”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梦境的无奈与漫长的秋夜相结合,象征着生活的无尽苦闷与心灵的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深刻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与内心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描绘了孤独的心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浴凤池”象征着:
A. 美好与富贵
B. 贫穷与困苦
C. 凶险与不安
填空题:诗中“去国何年双鬓雪”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