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3:05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诸葛亮曾经来到西蜀,千年来对这片土地的爱从未减退。今天我游览故乡,作为蜀地的客人,心中不禁感到悲伤。谁说襄阳的野外,能培养出如此多的将领和军队?山中还有他遗留下的容貌,宛如矫健的龙之姿态。龙盘踞的山水秀美,龙已离去,潭水却依然留存。只剩下蜿蜒的痕迹,让我不由得泪水涟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美食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苏轼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隆中》写于苏轼被贬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和故土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杰出人物,寄托了苏轼对理想和英雄的追求。
《隆中》以诸葛亮为引子,表达了作者的历史情怀和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诗中以“蜀客不胜悲”揭示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诸葛亮的形象在诗中被塑造成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存在不仅是蜀汉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象征。通过描绘蜀地秀美的山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同时,诗中“寒涕垂”的意象,向读者传达了深沉的哀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又不失壮丽的氛围,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诸葛亮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智慧
B. 英雄
C. 全部以上
D. 无关紧要
诗人对蜀地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冷漠
B. 怀念与悲伤
C. 欢乐
D. 忽视
诗中“龙去渊潭移”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变迁
B. 英雄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C. 个人的失落
D. 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