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26
老龙昔未蜕,尝蛰此山中。
霖雨春畴足,风云夜壑空。
两崖高下倚,一径往来通。
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
老龙曾经没有蜕皮,曾经在这座山中蛰伏。
春天的霖雨滋润着田畴,风云在夜晚的山谷中空灵飘动。
两岸的悬崖高低相依,一条小路往来通行。
不求用千金的药剂,只祈求百谷的丰收。
本诗中提到的“老龙”与蜕皮的形象,可能源自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崇拜。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与祥瑞,蜕皮则象征着重生和希望。诗中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与农耕文化的紧密联系。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常反映自然风光与农田生活,体现了浓厚的田园情怀和对农业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宋代农耕社会,反映了当时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对丰收的期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农田的关系,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劭农归游白龙洞》是一首充满农耕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和农田丰收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的开头以“老龙”引入,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接下来的描绘中,霖雨和风云的意象相互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两岸的高低对比,构成了山水的壮丽,而“往来通”的小径则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不原千金剂,惟祈百谷丰”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农民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渴望,表达了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出一种生动而又质朴的田园风景,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希望。
诗歌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老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霖雨”主要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