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6:44
寄奴真伟人,落拓龙潜地。
据筵呼五木,已有吞世气。
世期值阳九,天纲日沦夫。
偏邦可跨州,卑号犹称帝。
匪乘艰棘运,英姿畴能济。
南戡奠番禺,西狩澄泾渭。
功虽与世隆,道亦因人废。
缅怀揖让风,黄屋身如寄。
颓波日奔迫,夜壑迁神器。
巢由独贤哉,高纵貌难继。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伟人,他虽然身处落魄境地,却依然具有非凡的气度和气魄。诗人提到他在筵席上呼叫五木,显示出他已经吞噬了世界的气息。时代正值阳光普照,但天命却让他沦落为普通人。即使偏远的地方,他的名号仍可称帝。并非因为运势的顺畅,他的英姿如何能拯救这个时代?他南征北战,功绩虽与世俱荣,但道义却因人而废。诗人怀念那种谦让的风范,感叹自己身如寄人篱下。颓废的波涛一天天逼近,夜深人静时神器也随之迁移。聪明才智的巢由又能独具几何,而他那高傲的外表又难以继承。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对社会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不稳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伟人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
刘子翚的《建康六感·宋》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吸引读者的目光。全诗展现了伟人的悲壮与失落,诗人以“寄奴”开篇,立刻引起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同时也暗示了伟人虽有卓越的才能,却因时代的变迁而沦落。诗中对“英姿”的描写,既是对伟人气质的赞美,也是对其命运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南征北战的场景,反映出历史的波澜壮阔,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诗人却又感到道义的沦丧,令人深思。
在意象的运用上,刘子翚通过“颓波”、“神器”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尤其是“夜壑迁神器”一句,既表达了对伟人失落命运的惋惜,也象征着时代的更迭与无常。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表现出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与对其命运的惋惜,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伟人被称为哪个称谓?
诗中“南戡奠番禺”指的是哪个方面的成就?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