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寒食次韵》

时间: 2025-05-03 16:09:41

诗句

两度清明不在家,今朝寒食兴偏赊。

东堂旧种双桃树,昨日风前齐作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9:41

原文展示:

寒食次韵
吴霞 〔清代〕

两度清明不在家,今朝寒食兴偏赊。
东堂旧种双桃树,昨日风前齐作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时的思乡之情。作者已经两次未能在清明节回家,今天的寒食节却显得有些迟缓。东堂前的双桃树是旧时栽种的,昨天的风中,这两棵树齐齐绽放了花朵。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节日中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 清明: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日子。
  • 偏赊:显得迟缓、拖延。
  • 东堂:指房屋的东边的厅堂。
  • 双桃树:种植的桃树,象征着春天和生命。

典故解析

  •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与介子推的故事有关,成为祭奠先人的重要节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霞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寒食节,诗人在节日中思念家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思恋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生机的感受。开头的“两度清明不在家”一句,点明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在重要的节日回到家乡,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接着“今朝寒食兴偏赊”,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寒食节的到来让诗人感到时光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惦念。

“东堂旧种双桃树”,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透露出对过往的回忆,这种回忆是对家乡温暖的怀念。最后一句“昨日风前齐作花”则是对春天的赞美,花的开放象征着生命的继续与美好的希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度清明不在家”:诗人过去两年都未能回家过清明节,表露出对家的思念和对节日的遗憾。
  2. “今朝寒食兴偏赊”:今天天气显得不如往年般温暖,寒食节的气氛似乎有所减弱,暗示时间的流逝。
  3. “东堂旧种双桃树”:描写了东边厅堂前的桃树,暗示着历史和记忆的沉淀。
  4. “昨日风前齐作花”: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明”和“寒食”,形成意象上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桃树与诗人的情感相联系,使自然景物更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节日的描绘与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浓厚的乡愁与对春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树:象征着春天、生命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 寒食:象征着思念与哀伤,强调节日对诗人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 A. 孔子
    • B. 介子推
    • C. 李白
      答案:B
  2. “两度清明不在家”中“清明”是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个节日
    • C. 一种食物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东堂”指的是哪里?

    • A. 房屋的西边
    • B. 房屋的东边
    • C. 庭院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吴霞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反映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愁苦,而吴霞的作品则是温柔细腻的乡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寒食节的历史与文化》

以上内容为对《寒食次韵》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风入松·少年心醉杜韦娘 减字木兰花 阮郎归(和邢公昭) 东屯行 陈粹中再约重阳之集即不果赴以诗寄这二首 陈长卿以诗见别依韵 陈长卿侍郎以玉友末利见饷并示长言已酬再求 陈长卿凌季文自弋阳寄酒麹以诗谢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德容兼备 连昬接晨 连锁反应 臣字旁的字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当日 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路鼓 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蚌鹬相持 亠字旁的字 盛多 狂瞽 唤起 麻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包含峤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