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6:06
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其一
平生邓夫子,文墨晚相依。
台阁佳声在,湖湘爽气归。
诗誇束笋密,发叹耨苗稀。
勤苦千秋事,川明水孕玑。
这首诗回忆了邓正字慎思的生平,表达了对他文才的赞美和对秋日风景的感慨。诗人认为,邓夫子一生与文墨相伴,即使年纪渐长,依然能在台阁上留下美好的声音和气息。诗歌中的诗句像茂密的竹笋一样引人注目,而田间的稀少苗木则让人感到惋惜。诗的最后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勤奋耕耘的感慨,川流明亮的水孕育着珍贵的事物。
作者介绍:
晁补之(生于1034年,卒于1112年),字允和,号放翁,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作品广泛,风格多样,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日,诗人通过描绘邓正字慎思的生平与成就,表达对文人风采的向往与赞美,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文墨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邓正字慎思的颂扬,更是对文人精神的深刻剖析。开篇以“平生邓夫子”引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诗人与邓正字之间的亲近感和敬意。接着,诗人用“文墨晚相依”说明即使在年长时,文人对文学的热爱依然不减,体现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随后提到“台阁佳声在”,描绘了文人吟咏的场景,展示出文人雅士生活的优雅与高贵。湖湘的“爽气”则增添了自然的元素,反映出诗人在自然与情感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誇束笋密,发叹耨苗稀”一联对比了诗歌与现实的差异,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繁盛的自豪与对现实中辛勤耕作却收成稀少的惋惜,暗示着文化的繁荣与社会的困境之间的矛盾。最后以“勤苦千秋事,川明水孕玑”作结,诗人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结合起来,用清澈的河水来比喻文人们的辛勤与追求,表现出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抒情与描绘相结合,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是对文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逐句解析:
平生邓夫子,文墨晚相依。
这句话明确了诗的主题,邓正字慎思作为文人的象征,与文学相伴终生,体现了文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
台阁佳声在,湖湘爽气归。
描绘了邓正字在台阁吟咏的场景,湖湘的气候给人以清爽之感,暗示着自然的美好与文人生活的雅致。
诗誇束笋密,发叹耨苗稀。
通过对比,诗歌的繁荣与实际生活中的艰辛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文人的情感与现实的矛盾。
勤苦千秋事,川明水孕玑。
最后总结了长期的辛勤努力与文化的积累,借用清澈的河水孕育珍贵之物,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价值。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精神的崇敬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期许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邓夫子”是谁的代称?
A. 晁补之
B. 邓正字慎思
C. 其他文人
“台阁佳声在”中的“佳声”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文人才子们的吟咏声
C. 其他
诗中“耨苗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诗歌的赞美
B.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其一》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