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李判官》

时间: 2025-05-07 07:04:01

诗句

津市停桡送别难,荧荧蜡炬照更阑。

东风万叠吹江月,谁伴袁褒宿夜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4:01

原文展示:

送李判官 李郢 〔唐代〕 津市停桡送别难,荧荧蜡炬照更阑。 东风万叠吹江月,谁伴袁褒宿夜滩。

白话文翻译: 在津市停船送别难舍难分,明亮的蜡烛照亮了深夜。 东风吹拂着江面,月光层层叠叠,谁陪伴袁褒在夜滩上过夜。

注释:

  • 津市:渡口市集。
  • 停桡:停船。
  • 荧荧:明亮的样子。
  • 蜡炬:蜡烛。
  • 更阑:深夜。
  • 东风:春风。
  • 万叠:形容月光层层叠叠。
  • 袁褒:可能是指袁绍的儿子袁褒,此处用作人名,具体指代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郢在津市送别李判官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不舍。首句“津市停桡送别难”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情感的难舍,而“荧荧蜡炬照更阑”则通过蜡烛的明亮来象征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不舍。后两句“东风万叠吹江月,谁伴袁褒宿夜滩”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孤独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津市停桡”和“送别难”直接表达了送别的场景和情感。
  • 第二句“荧荧蜡炬照更阑”通过蜡烛的明亮来象征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不舍。
  • 第三句“东风万叠吹江月”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第四句“谁伴袁褒宿夜滩”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孤独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荧荧蜡炬”比喻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不舍。
  • 拟人:“东风万叠吹江月”中的“吹”赋予了东风以人的动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关切,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荧荧蜡炬、东风、万叠吹江月。
  • 荧荧蜡炬象征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不舍。
  • 东风和万叠吹江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孤独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荧荧蜡炬”象征什么? A. 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不舍 B. 夜晚的明亮 C. 友人的离去 D. 自然的美丽
  2. 诗中的“袁褒”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友人李判官 C. 历史人物袁绍的儿子 D. 一个普通的人名
  3. 诗中的“东风万叠吹江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而李白的诗则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九日对酒二首 其二 九日同诸公登涵元塔四首塔之七层 初峻工于是日 其二 九日偕叶松潭广文、陈性初 其四 九日建安开元寺登高得微字韵 九日将游古岩寺道中作方君时勉汪君严夫偕行 九日过长芦泊小港留题龙山古寺 九日风雨同昆山张水部诚之饮岳阳行台 九日过姚廷晖隐居 九日独坐 九日雷峰登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龉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晦塞 自奉菲薄 貝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连锅端 不知深浅 歹字旁的字 西方 风娇 涨潮 寂若死灰 海翁失鸥 绝嗣 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