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藕花馆》

时间: 2025-04-26 02:30:14

诗句

雨过湘云捲,风回翠浪平。

蝉喧低岸柳,鱼避泛舟萍。

赏趣缘山水,忘怀得友生。

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4

原文展示:

雨过湘云捲,风回翠浪平。
蝉喧低岸柳,鱼避泛舟萍。
赏趣缘山水,忘怀得友生。
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

白话文翻译:

雨过后,湘江的云彩卷起,风吹回来,翠绿的波浪平息。
蝉鸣声在低矮的柳树旁响起,鱼儿在浮萍上躲避划过的船只。
我因山水而欣赏趣味,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与友人的生死。
怎样才能离开五岳,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隐逸之人呢?

注释:

  • 湘云:指湘江的云,常用来形容湘江的自然风光。
  • 翠浪:绿色的波浪,描绘水面上的波动。
  • 蝉喧:蝉鸣的声音,表现夏日的生机。
  • 泛舟萍:划船时浮萍漂浮在水面,描绘自然景象。
  • 逸人:隐士或追求逍遥自在生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藕花馆》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山水自然的风潮。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水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藕花馆》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雨后的湘江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雨后的云卷和风平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蝉鸣和鱼儿的动作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生动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新生。

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因山水而感受到趣味,忘却了世俗的忧虑,表现了对友情和人世间纷扰的超脱。最后一句“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折射出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生动,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湘云捲,风回翠浪平:描绘了雨后湘江的美丽景象,云卷与风平,给人以宁静之感。
  • 蝉喧低岸柳,鱼避泛舟萍:用蝉鸣与鱼儿的动作表现夏日的生机与自然的活力。
  • 赏趣缘山水,忘怀得友生:表达诗人因欣赏风景而忘却世俗烦恼,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
  • 如何五岳去,方称逸人名:诗人自问,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隐逸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雨后景象如同一幅画,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蝉的喧嚣和鱼的躲避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云: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诗意。
  • 蝉鸣:夏季的象征,代表生机与活力。
  • 山水: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归宿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云”指的是: A. 一种花
    B. 湘江的云
    C. 一种乐器

  2. “蝉喧低岸柳”中的“蝉”代表: A. 冬天的象征
    B. 夏天的生物
    C. 秋天的象征

  3. 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是: A. 名利双收
    B. 隐逸生活
    C. 仕途顺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

诗词对比:

  • 比较《藕花馆》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藕花馆》更侧重于对世俗的超脱,而《鹿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许士龙秘校 清平乐 题谢艮斋画笥四首 其一 蝶恋花 春日即事四绝 送陈华文出守当涂同僚饯别分韵得立字 关山月 陈推官幽居十咏·溪上赋诗 湘阴道中 两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思长计 赤字旁的字 断开头的成语 破竹建瓴 圣人忘情 香榭 天诛地灭 米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本戏 昼漏 衣钵之传 包含衄的词语有哪些 沿流讨源 龍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启銮 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