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1:16
原文展示:
四面山围屋,三洲水绕城。
帆樯树杪出,楼榭镜中明。
古桂含霜色,长松隐浪声。
尘机尽寥落,堪与白鸥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四周山峦环绕、三条水流缠绕的城市景象。远处的船帆在树梢间隐现,楼阁在水面上如镜子般清晰明亮。古老的桂树在霜中显得清冷,隐秘的松树传来海浪的声音。在这片尘世的喧嚣中,心灵却变得宁静,似乎可以与白鸥结盟,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孜,明代诗人,身处盛世,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时代,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登高台》写作于诗人游览高台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登高台》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作品。诗中描绘的四面环山、三洲绕城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城市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帆樯和楼榭的描绘,表现出人类与自然的交融,仿佛在呼唤人们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古桂含霜色和长松隐浪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暖的氛围,仿佛在提醒读者珍惜生命中的静谧时刻。最后一句“尘机尽寥落,堪与白鸥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期望与白鸥一同飞翔,在自然中寻找到内心的归属。
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运用细腻,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回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比喻(如“楼榭镜中明”)、拟人(如“古桂含霜色”)、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
“尘机尽寥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