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7:12
夏景 清室夏含霜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一室兰香满,阴阴夏木成。
炎光虽自酷,霜意自含清。
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
燕台无六月,楚户忽三更。
冷袖藏冰藕,凉蟾满露茎。
江湖无雁信,诗鬓自先惊。
在这间清雅的房间里,兰花的香气满溢,浓密的树木在夏日的阴影下生长。虽然炎热的阳光很强烈,但却透出一丝清凉的霜意。佩戴玉饰的风在马蹄声中传来,拉起的帘子下,窗外的水面如同水晶一般清澈。燕台上没有六月的热闹,楚国的窗户外忽然变成了深夜三更。凉爽的袖子里藏着冰藕,明亮的蟾蜍在露水中显得特别清凉。江湖上没有雁鸟的音信,我的诗鬓已经因思念而惊慌失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燕台”和“楚户”都与古代的地理文化背景有关,燕国位于北方,楚国位于南方,暗示诗人对南北文化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字元龙,号辰翁,宋代诗人,以清新雅致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内心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夏季,可能是作者在一个清凉的房间中静思时的所感所悟,反映了他对夏日酷热与清凉意境的对比,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夏景 清室夏含霜》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夏日景象的诗作。诗人以“兰香满室”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香气的空间中。接着,诗人用“炎光虽自酷,霜意自含清”一句,巧妙地将酷热的夏日与清凉的意境相对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清凉感,表现了即使在炎热的日子里,内心依然可以感受到宁静的清凉。
在描写环境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夏日的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尤其是“江湖无雁信,诗鬓自先惊”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因思念而感到的内心震动,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和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夏日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反思,展现了在酷热中仍能感受到的清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兰香”象征什么?
A. 热情
B. 高洁
C. 忧伤
D. 丰富
“江湖无雁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望》与本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特定季节中的感受,前者更多地描写春天的生机,而《夏景》则关注于酷暑中的清凉感,反映了不同季节的情感变化。
《山居秋暝》则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夏景》在意境上形成对比,前者的静谧与内省,后者则是对夏日生活的细腻观察。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刘辰翁的《夏景 清室夏含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