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1:47
《捣练子》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清净法,越婆娑。
神舟稳驾渡沉波。
啰哩凌,哩凌啰。
早下手,出迷河。
伊还不悟转蹉跎。
啰哩凌,哩凌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净的法门,犹如在婆娑的舞蹈中穿行。稳稳地驾驭着神舟,渡过了沉沉的波浪。啰哩凌,哩凌啰,似乎在呼唤着。赶紧出手,摆脱那迷失的河流。那个人还不明白,时间却在悄然流逝。啰哩凌,哩凌啰。
谭处端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涉及道教和佛教哲学。他的诗风常常清新脱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考。
《捣练子》是唐代乐府诗的一种形式,诗人通过描写内心的清净与智慧,反映出他对人生迷茫的思考。这首诗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体现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
《捣练子》整体上流露出一种淡雅的气质,诗中通过对“清净法”的追求,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首句“清净法,越婆娑”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又舞动的境界,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使用“神舟稳驾渡沉波”的意象,象征着在面对人生的波折时,内心的坚定和从容。
“啰哩凌,哩凌啰”重复的咏叹,加深了诗歌的音乐感,也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声音的倾听。最后两句“早下手,出迷河”,则提醒人们在迷失时应及时觉醒,抓住机会,走出困境。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复杂生活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觉醒的重要性。在面对人生的迷茫和波折时,及时觉悟、把握机会,才能找到出路,获得内心的安宁。
诗中“清净法”指的是什么?
“神舟稳驾渡沉波”中的“神舟”象征什么?
“啰哩凌,哩凌啰”重复的作用是什么?
与《庐山谣》相比,谭处端的《捣练子》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觉醒,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