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1:21
印老索钝庵诗
作者: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人们说融公懒散,他只是躺在床上迎接来访的客人。我来时忘却了礼节,满心只想在这庵堂里静坐。闲聊中谈到邓州的禅理,共同分享天宁的麦子。竹林中的微风也喜欢我,使我在萧瑟的黄昏中感到惬意。出家人应有的事,岂能用华丽的衣裳来衡量?我希望香烟能把余香留住,世间的繁杂让我想起曾经的痕迹。或许我的师父并未真正懈怠,所以我无法在此安坐。此时我只求一滴水,来洗净那三生石上的尘埃。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希庵,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之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禅理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的洒脱与豁达。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以“人言融公懒”引出人们对融公的看法,随后转向自己的感受,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通过“床上揖宾客”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懒散、放松的心态,似乎不愿被世俗的礼节所束缚。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闲聊与分享食物,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交往情景。竹风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似乎在与自然交流,享受这份宁静。
后面的诗句则引入了对出家人应有的态度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表达出对世俗繁杂的感慨。在最后,诗人希望能有一滴水来洗净三生石的尘埃,这象征着对过往的清晰与释怀,突显了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清幽,又有哲理的深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心灵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测试:
“人言融公懒”的意思是:
A) 人们说融公很懒散
B) 人们认为融公很忙
C) 人们评价融公很聪明
D) 人们称赞融公很勤奋
“我来两忘揖”中的“忘”字表示:
A) 忘记
B) 失去
C) 忍耐
D) 忘却礼节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的意象主要象征:
A) 对自然的渴望
B) 对过去的释怀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世俗的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