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印老索钝庵诗》

时间: 2025-04-30 20:51:21

诗句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1:21

原文展示:

印老索钝庵诗
作者: 陈与义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融公懒散,他只是躺在床上迎接来访的客人。我来时忘却了礼节,满心只想在这庵堂里静坐。闲聊中谈到邓州的禅理,共同分享天宁的麦子。竹林中的微风也喜欢我,使我在萧瑟的黄昏中感到惬意。出家人应有的事,岂能用华丽的衣裳来衡量?我希望香烟能把余香留住,世间的繁杂让我想起曾经的痕迹。或许我的师父并未真正懈怠,所以我无法在此安坐。此时我只求一滴水,来洗净那三生石上的尘埃。

注释:

  • 融公:指融通的士人,可能暗指某位懒散的高人或隐士。
  • :行礼,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 邓州禅:邓州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禅宗寺院,象征着道理的高深。
  • 天宁麦:指一种优质的小麦,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竹风:竹子的风声,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三生石:传说中的石头,象征着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因果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希庵,宋代著名诗人,生于江南,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隐居之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禅理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的洒脱与豁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开篇以“人言融公懒”引出人们对融公的看法,随后转向自己的感受,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通过“床上揖宾客”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懒散、放松的心态,似乎不愿被世俗的礼节所束缚。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闲聊与分享食物,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交往情景。竹风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似乎在与自然交流,享受这份宁静。

后面的诗句则引入了对出家人应有的态度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表达出对世俗繁杂的感慨。在最后,诗人希望能有一滴水来洗净三生石的尘埃,这象征着对过往的清晰与释怀,突显了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清幽,又有哲理的深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人们都说融公懒惰,他在床上迎接客人,表现出一种随意和放松的态度。
    2.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我在这里忘却了礼节,满心只想在庵堂中静坐,反映出诗人的洒脱。
    3.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与友人闲聊邓州的禅理,共同分享美味的麦子,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4.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竹林的微风似乎也在享受我的陪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出家人应该关注内心的修行,而非外在的华美衣物。
    6.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希望香烟能留住余香,而世俗的纷扰让我想起曾经的痕迹。
    7.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或许我的师父并未真正懈怠,这让我无法安心坐下。
    8.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此时我只想要一滴水,来洗净三生石上的尘埃,隐喻对生命的清晰与释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竹风亦喜我”,赋予竹风以人的情感,使自然更具亲和力。
    • 象征:三生石象征着因果关系与生命的哲理,富有深意。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心灵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竹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三生石:象征因果关系,表达对生命轮回和过往的思考。
  • 香烟:象征着记忆和过往的留存,寓意对生命经历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人言融公懒”的意思是: A) 人们说融公很懒散
    B) 人们认为融公很忙
    C) 人们评价融公很聪明
    D) 人们称赞融公很勤奋

  2. “我来两忘揖”中的“忘”字表示: A) 忘记
    B) 失去
    C) 忍耐
    D) 忘却礼节

  3.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的意象主要象征: A) 对自然的渴望
    B) 对过去的释怀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世俗的逃避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陈与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都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清净,但陈与义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世俗的超越,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与义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其二 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 其二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李冲元真赞 好事近(橄榄) 诉衷情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卜算子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鬯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广开头的成语 人有脸,树有皮 闭门投辖 服气 甘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乐道忘饥 舌敝唇焦 包含骥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浇浅 该详 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堤溃蚁孔 心心念念 干戈征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