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4:56
高秋明远水,水上见人家。
津树迎船下,村烟带浦斜。
野童樵曲岸,江女浣晴沙。
便觉乡园好,何须泛海槎。
在高秋的明亮水面上,远处可以看到人家的身影。
渡口的树木迎接着船只靠岸,村庄的烟雾在河岸上斜斜地飘荡。
野外的孩子在岸边收集柴火,江边的姑娘在晴朗的沙滩上洗衣服。
这时我才感到乡村是如此美好,何必去泛舟大海呢?
区大枢(约1545-1625),明代诗人,字仲明,号白华,江苏人。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写乡村田园生活,反映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舟下大路峡》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依恋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都向往田园生活,逃避城市的喧嚣与繁杂,诗中描绘的景象恰好体现了这一思想。
《舟下大路峡》是一首描绘秋日乡村美景的诗作,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首句“高秋明远水”,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亮的秋日水面,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金色的镜子,映射出人家的轮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下来的“津树迎船下,村烟带浦斜”,描绘了渡口的景象,树木迎接着归来的船只,村庄的烟雾轻柔地飘荡在水面上,画面宁静而和谐。
诗中出现的“野童樵曲岸,江女浣晴沙”,生动描绘了乡村日常生活的场景,孩子们在岸边玩耍,姑娘们在沙滩上洗衣,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气与活力。最后一句“便觉乡园好,何须泛海槎”,更是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对乡村美好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依恋,认为乡村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思考,具有强烈的乡愁情感和自然美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宁静美好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故乡的深情眷恋,强调了乡村生活的优越性。
诗中“高秋明远水”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江女”在做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的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珍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浓厚的自然情怀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