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蜀葵》

时间: 2025-08-04 08:32:59

诗句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32:59

原文展示:

眼前无奈蜀葵何,
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
得人嫌处只缘多。

白话文翻译:

眼前的蜀葵让我无可奈何,它们有浅紫色和深红色,开出数百朵。与牡丹相比,它们能争得多少美呢?只因为数量多,反而让人讨厌。

注释:

  • 蜀葵:一种花,通常指的是一种色彩丰富的植物,常在夏季开花。
  • :何以,表示无奈或不解。
  • :指花的开放状态,或花的数量。
  • 牡丹:常被称为“花王”,象征富贵和荣华。
  • 得人嫌处:指被人厌恶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牡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比喻美丽、富贵。蜀葵则相对较为常见,虽然色彩丰富,但在美的价值上常常不及牡丹。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美的思考和审美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事的观察,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歌繁荣时期,诗人们常常以花草作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蜀葵和牡丹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平凡事物的思考。

诗歌鉴赏:

《蜀葵》这首诗以蜀葵为主题,体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细腻观察和独特见解。诗的开头以“眼前无奈”引入,表达了面对蜀葵的无奈和困惑。蜀葵的颜色多样,象征着生命的丰富多彩,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显得不足以与牡丹相提并论。

“能共牡丹争几许”一句,透出对美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蜀葵虽美,却无法与牡丹的高贵和独特相竞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更高美的追求。

最后一句“得人嫌处只缘多”,则是对数量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虽然蜀葵数量众多,但因而显得平凡,反而受到人们的嫌弃。这不仅是对蜀葵的自嘲,也是对社会审美标准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仅仅以数量来衡量美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蜀葵和牡丹的对比,探讨了美的多样性与单一性,反映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前无奈蜀葵何:面对此景,诗人感到无奈,不知如何看待蜀葵。
  2. 浅紫深红数百窠:蜀葵的花色丰富,有浅紫和深红,开出众多的花朵。
  3. 能共牡丹争几许:蜀葵的美丽能与牡丹相比多少呢?
  4. 得人嫌处只缘多:因为蜀葵的数量太多,反而让人讨厌。

修辞手法:

  • 对比:蜀葵与牡丹的对比,突出牡丹的高贵和蜀葵的平凡。
  • 反讽:通过蜀葵数量多而被嫌弃,反映对美的思考。
  • 象征:蜀葵象征着平凡的美,牡丹象征着高贵的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美的相对性,蜀葵的数量虽多,却无法超越牡丹的美。诗人在对比中反映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世俗评判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葵:象征自然的美,平凡而多彩。
  • 牡丹:象征富贵和高雅,是美的高峰。
  • 颜色:浅紫和深红的对比,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蜀葵在诗中是如何被描述的? A. 高贵
    B. 平凡
    C. 神秘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牡丹”象征什么? A. 平常
    B. 富贵
    C. 时光
    答案:B

  3. 诗人对蜀葵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欢
    B. 厌恶
    C. 无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牡丹》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标在《蜀葵》中更关注自然界的细微之处,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社会动荡中的人情冷暖。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令 感旧 木兰花令 其二 遣愁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闺情 木兰花令 其三 初夏即事 木兰花令·两弦中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乙巳清明前四日口占,寄邱生豫凡马尼拉 木兰花令 题黄太夫人影写傅干注坡词,借用坡仙次欧公西湖韵 木兰花令 辛丑重阳前九日,寄胡步曾先骕教授北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慢率 磨动 惊悮 包含池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寸蹄尺缣 喜笑颜开 包含瘤的词语有哪些 发奋图强 食字旁的字 家贫亲老 包含弃的成语 倒八字的字 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松膏 囊米 当家立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