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29:18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
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
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古今几纪载,半讫余已图。
当时两官书,将恐供樵苏。
何况正史外,百杂如散珠。
一阁此贯穿,上下缥缃俱。
我来耳目眩,譬海泛一壶。
尝闻莲华藏,亦假轮藏扶。
熏染即其缘,经言岂欺吾?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籍的考证和对古人作品的追溯。作者首先提到一些古籍中由于虫蛀、抄写错误等原因而产生的误传,指出这些流传下来的古文不足以作为证据。接下来,作者谈到在追寻古文时,往往会遇到错误和遗漏。旁观者可能会误认为这些正确的观点是错误的。古今以来的记载有多少,最后只剩下我自己所作的图书。以往的官书恐怕只能满足樵夫和苏人(隐喻那些不求甚解的人)。更何况在正史之外,还有许多零散的资料如同散落的珍珠。阁中所藏的古籍贯通古今,上下之间如同缥缈的云雾。我来到这里,耳目都感到眩晕,就像在大海中漂浮一壶水一样。听闻莲华藏的经文也是假借轮藏的扶持。熏染的缘由即为此,经典的教导难道会欺骗我?
作者介绍:顾梦麟(约1640-1700),清代诗人,字仲和,号梦麟,浙江人。他的诗风受到唐诗的深刻影响,作品多以古雅深邃著称。他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颇深,常对古籍考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古籍整理和文献考证的兴起时期,社会对历史、经典的研究逐渐深入。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沉思与探索,以及对古籍流传之艰难的感慨。
这首《题汲古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古籍的热爱与尊重,还反映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顾梦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古籍在漫长岁月中的困境,尤其是虫蛀和抄写错误带来的困扰,表达了对于古文流传的不安。诗中对比了古今文献的数量,表现出对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体现出作者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全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语句之间充满哲思。尤其是“耳目眩,譬海泛一壶”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面对浩瀚如海的古籍时的无奈与敬畏,令人感受到了知识的渊博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通过对古籍的探讨,顾梦麟的诗作不仅是文学的,也是哲学的,折射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古籍的流传、文字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复杂性,强调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与对知识的谦卑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编蠹走鱼”主要指什么?
“耳目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莲华藏”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