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中作》

时间: 2025-05-04 03:39:54

诗句

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

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

远瞻惟鸟度,旁信无人迹。

霭霭云生峰,潺潺水流石。

颇寻黄卷理,庶就丹砂益。

此即契吾生,何为苦尘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9:54

原文展示:

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
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
远瞻惟鸟度,旁信无人迹。
霭霭云生峰,潺潺水流石。
颇寻黄卷理,庶就丹砂益。
此即契吾生,何为苦尘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在山中的生活情景。草堂坐落在岩石下,居住在这里让我感到自在。庭院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松树的阴影洒在我的床席上。向远处眺望,只有鸟儿在飞翔,周围没有人迹可寻。云雾缭绕在山峰之上,潺潺的水声在石头间流淌。我时常寻找古书中的道理,希望能获得长生不老的丹砂。我这一生正是与自然相契合,何必为尘世的苦难而劳累呢?

注释:

  • 草堂:简陋的小屋,隐居之所。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指隐居生活。
  • 桂气:桂花的香气,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松阴:松树的阴影,提供舒适的栖息之地。
  • 无人迹:指周围没有人,强调宁静。
  • 霭霭: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潺潺:水流声,形容流水的清脆悦耳。
  • 黄卷:古书,指经典文献。
  • 丹砂:指长生不老的药物,象征追求长生的愿望。
  • 苦尘役:指世俗生活的辛劳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道之(约773年-835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不满官场生活而隐居。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山中作》创作于诗人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在社会动荡和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逃避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诗歌鉴赏:

《山中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既有芳香的桂花、阴凉的松树,也有飞翔的鸟儿和潺潺的流水,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也是他追求自我解放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诗歌的开头,诗人用“草堂在岩下,卜居聊自适”点明了隐居的地点和心态,彰显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自在。接着通过“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的描写,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生活的优雅与舒适。远望时,诗人只见鸟儿飞过,周围无人,暗示了他对世俗的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中间几句描绘了气候与水流的景象,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增添了自然的生动与灵动。最后,诗人反思自己的选择,认为这份宁静和自在是他生命的契机,质疑为何要为世俗的苦难而辛劳,表达了对长生与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堂在岩下:指隐居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选择在山中居住的意图。
  • 卜居聊自适:说明隐居生活让他感到自在、舒适。
  • 桂气满阶庭:桂花的香气弥漫,渲染了优雅的生活环境。
  • 松阴生枕席:松树的阴影让床席更为清凉,体现自然的亲近。
  • 远瞻惟鸟度:远眺时,只有鸟飞过,突出宁静无人的场景。
  • 旁信无人迹:周围没有人,进一步强调隐逸的安静。
  • 霭霭云生峰:云雾缭绕于山峰,描绘了自然的神秘美。
  • 潺潺水流石:流水声悦耳,增强了诗中的自然气息。
  • 颇寻黄卷理:追求古书中的智慧,象征着对道理的探索。
  • 庶就丹砂益:希望能得到长生的丹药,体现追求理想的渴望。
  • 此即契吾生:强调隐居生活与自己生命的契合。
  • 何为苦尘役:质疑世俗生活的辛苦,表达超脱尘世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桂气”和“松阴”来比喻自然的舒适与优雅。
  • 拟人:水流的“潺潺”声仿佛在诉说,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远瞻惟鸟度,旁信无人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追求隐逸生活与内心自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厌倦,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这种理想不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对心灵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象征隐逸与安宁。
  • 桂气:代表美好与清香的生活环境。
  • 松阴:象征庇护与舒适。
  • :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云雾:象征神秘与变化。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声音。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自我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隐居的地点是?

    • A. 山顶
    • B. 岩下
    • C. 河边
    • D. 森林
  2. 诗中提到的“桂气”指的是什么?

    • A. 树的香气
    • B. 书的气息
    • C. 花的香气
    • D. 水的气味
  3. 诗人为何选择隐居?

    • A. 为了追求名利
    • B. 为了逃避尘世的苦役
    • C. 为了学习古书
    • D. 为了寻找朋友

答案:

  1. B. 岩下
  2. C. 花的香气
  3. B. 为了逃避尘世的苦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强调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但更注重夜晚的氛围与内心的沉静。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风格更为奔放,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其二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代人次韵 和感怀韵 送许尉子云二首 古意 次芜徽明诸公韵三首 茶灶 游希夷观 其一 凤栖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彻白 足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旄幢 闭门谢客 包含蓬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怡然自若 原始察终 乔模乔样 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肉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心如刀绞 吴醥 人比黄花瘦 五帝三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