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8:35
黄雾冥冥小石门,
苔衣草路无人迹。
苦竹参天大石门,
虎迒兔蹊聊倚息。
阴风搜林山鬼啸,
千丈寒藤绕崩石。
清风源里有人家,
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来陆梁嫚官府,
试呼使前问其故。
衣冠汉仪民父子,
吏曹扰之至如此。
穷乡有米无食盐,
今日有田无米食。
但愿官清不爱钱,
长养儿孙听驱使。
在迷雾弥漫的小石门前,
苔藓覆盖的草路上没有人迹。
高耸的苦竹旁是大石门,
老虎和兔子在小径上稍作休息。
阴风在树林中掠过,山中鬼怪啸叫,
千丈长的寒藤缠绕着崩落的石头。
在清风徐来的山泉旁有户人家,
牛羊在山中安静地耕作桑麻。
过去陆梁的官府繁华,
不妨试着呼唤前去询问原因。
衣冠楚楚的父子在世,
却被吏员所扰,情况竟是如此。
穷乡虽有稻米却缺盐,
如今有田却没有米饭。
但愿官员清廉不贪钱,
能长养儿孙,但愿听从驱使。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作为苏轼的好友,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个性化,强调抒情,自然景色的描绘细腻而生动。
《上大蒙笼》写于黄庭坚隐逸之时,反映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的失望和对乡村生活的思索。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乡村景致,体现了他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批判。
《上大蒙笼》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开篇的“黄雾冥冥小石门”,采用了浓厚的氛围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与孤独。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荒凉的山野和人迹罕至的环境,突显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随着文本的发展,诗人转向对人世的思考,揭示了乡村生活的困苦与对官府的不满。特别是“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精辟地道出了农村经济的困境和百姓的无奈,反映了时代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腐败的愤慨和对清明政治的渴望。最后两句“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全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农村的困苦与对官场腐败的强烈不满,同时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世的对比,传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代表了荒凉的环境?
A. 黄雾
B. 牛羊
C. 清风
D. 田野
诗中提到的官员行为是怎样的?
A. 清廉
B. 贪婪
C. 忠诚
D. 无能
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失望
C. 期待
D.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