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7
泊大孤山作
作者:黄庭坚〔宋代〕
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鹏。
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
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
空余血食地,猿啸枯楠藤。
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
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
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
这首诗描绘了大孤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彭蠡湖的水汇聚成澄澈的湖面,如同化为鹏鸟的形态。诗人在中流独自仰望寒山,心中有一种孤独且无依的感觉。湖面下蛟龙潜伏,宫殿与珠贝在水中闪耀。朝霞与夕雨交织,难以在高陵相聚。不见轻盈的波袜,华丽的妆容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只剩下荒凉的土地,猿猴在枯死的楠树上啼叫。高帆划过天空,落叶聚集像秋天的小蝇。幽暗与明亮的音乐礼乐迥异,忠诚与信任又岂能依赖于此?波澜壮阔的平原上,何况不是行走在冰面上,安得一位旷达的士人,霜晴时节能够常常登高?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他在大孤山泊舟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面临官场的失意与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思考。
《泊大孤山作》展现了黄庭坚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与个人情感的融汇。诗中以湖泊、山川、雨云等自然元素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氛围。开头两句“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鹏”,以水面与鹏鸟的比喻,传达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接着,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孤独与无朋的心境。
后续描写中,诗人通过“朝云与暮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则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诗的最后两句“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抒发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当下孤独的无奈。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表现出黄庭坚内心的矛盾与思考,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孤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志同道合之人的向往。诗中体现了黄庭坚对美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朝云与暮雨”主要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安得旷达士”,表达了诗人对__的向往。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着力量与神秘。 (对/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