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11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这圆月平常也并非不好,但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月光洒到极致,什么都没有阻碍,谁说那桂树是在月中生长?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倦亭,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
本诗作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值秋季,月亮最为圆满明亮之时。此时人们常会聚在一起赏月,借此表达情感与思乡之情。
梅尧臣的《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的开头以“寻常圆魄岂不好”引入,表面上似乎在说平常的月亮并不差,但随即转入对今夜月亮的赞美,显示出一种对特别时刻的感慨与珍惜。接下来的“明极只知无隔碍”,描绘出一个光明透彻的夜晚,令人感受到一种无障碍的畅快与自由。这种意象不仅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折射出一种心灵的解放与舒畅。
最后一句“谁言桂树向中生”,则引发了对月亮与桂树的联想,打破了常理的界限,让人意识到美的存在并不受地理或逻辑的限制,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与希望。整首诗在描绘月色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明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诗人在其中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基调。
诗中“圆魄”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诗人对今宵月亮的评价是什么?
A. 普通
B. 分外明亮
C. 昏暗
桂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与美好
C. 权力
李白《静夜思》: 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深邃,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加强调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