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

时间: 2025-05-01 00:27:11

诗句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11

原文展示: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白话文翻译:

这圆月平常也并非不好,但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月光洒到极致,什么都没有阻碍,谁说那桂树是在月中生长?

注释:

  • 圆魄:指圆形的月亮。
  • 岂不好:难道不好吗?表示对比和肯定。
  • 竞爱:争相喜爱,形容今夜的月亮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
  • 无隔碍:没有任何障碍,形容光明透彻。
  • 桂树:传说中的月中桂树,象征着长生和美好。

典故解析:

  • 桂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桂树常与月亮相联系,传说中有“月中桂树”的说法,意指长生不老的象征。古诗文中常提到桂树,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倦亭,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值秋季,月亮最为圆满明亮之时。此时人们常会聚在一起赏月,借此表达情感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的开头以“寻常圆魄岂不好”引入,表面上似乎在说平常的月亮并不差,但随即转入对今夜月亮的赞美,显示出一种对特别时刻的感慨与珍惜。接下来的“明极只知无隔碍”,描绘出一个光明透彻的夜晚,令人感受到一种无障碍的畅快与自由。这种意象不仅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折射出一种心灵的解放与舒畅。

最后一句“谁言桂树向中生”,则引发了对月亮与桂树的联想,打破了常理的界限,让人意识到美的存在并不受地理或逻辑的限制,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与希望。整首诗在描绘月色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寻常圆魄岂不好:平常的圆月难道不好吗?作者以问句引出主题,表明对月亮的关注。
  2. 竞爱今宵分外明:相较于平时,今夜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表达了对中秋之夜的欣喜。
  3. 明极只知无隔碍:明亮到无所阻碍,象征着一种清澈的状态,心灵无拘无束。
  4. 谁言桂树向中生:质疑常规说法,桂树在月中长生,暗示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极”和“无隔碍”,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岂不好”、“谁言”增强语气,提升表达的力度。
  • 象征:桂树象征长生和美好,赋予诗句更深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明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诗人在其中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圆月:象征团圆与和谐,代表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的美好期盼。
  • 桂树:象征长生、清雅和美好的理想,常与月亮相伴,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
  • 明亮:象征希望与光明,代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圆魄”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2. 诗人对今宵月亮的评价是什么? A. 普通
    B. 分外明亮
    C. 昏暗

  3. 桂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与美好
    C. 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李白《静夜思》: 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深邃,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加强调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梅尧臣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秋战国门。叔向 春秋战国门。淳于髡 春秋战国门。公叔 前汉门。毛延寿 三代门。后稷 后汉门。明帝 晋门。再吟 三国门。鲁肃 三国门。吴后主 春秋战国门。华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义结金兰 舍文求质 物阜民熙 脱生 包含仍的词语有哪些 火鼠布 清泰 抑塞磊落 包含搦的词语有哪些 重沓 凵字底的字 前仆后踣 尖子 田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