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1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18:02
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已经过了谷雨节气十六天,仍然可以看到牡丹花开得浅红色。它从不争先恐后,也不急于春天来得早,能够陪伴着芍药一起迎接温暖的春风。
诗中提到的牡丹和芍药,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美丽和繁荣的象征,尤其牡丹被誉为“花王”。这些花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见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花卉、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及其与芍药的相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梅尧臣的《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花卉的美丽。诗的开头通过“已过谷雨十六日”引入,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随后“犹见牡丹开浅红”描绘了牡丹花开的恰到好处的景象,既体现了春天的温暖,又暗示了花期的延续。接着,诗人通过“曾不争先及春早”的表达,表现出牡丹的优雅与从容,似乎在告诉我们,花卉的美丽并不在于争先恐后,而在于与自然和谐共存。最后一句“能陪芍药到薰风”则传达了花卉之间的相互陪伴与和谐,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整体上,这首诗有着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花卉之间的和谐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提到的“谷雨”是哪个节气?
牡丹在诗中象征什么?
“能陪芍药到薰风”这句中的“薰风”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