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前汉门 周苛纪信》

时间: 2025-04-23 06:04:38

诗句

为主坚能不顾身,赴汤蹈火见忠臣。

后来邦国论心义,谁是君王出热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04:38

原文展示:

为主坚能不顾身,
赴汤蹈火见忠臣。
后来邦国论心义,
谁是君王出热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忠臣为君王舍身忘死的精神。为主忠诚的人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勇敢地面对困难与危险,体现出真正的忠诚。后来在国家与人民之间讨论心意与义务时,谁才是为君王付出热血的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为主:指为君主或国家服务。
  • :坚决,坚定。
  • 不顾身:不顾自己的生命。
  • 赴汤蹈火:形容冒着危险,愿意为主赴汤蹈火。
  • 忠臣:忠诚的臣子。
  • 邦国:指国家或国家事务。
  • 论心义:讨论忠心与义务。
  • 热人:指为国捧心血的人。

典故解析:

  • “赴汤蹈火”出自《左传》,形容忠臣愿意为国捧心血,尽忠职守。此处借用以强调忠诚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其诗作多反映出忠义与家国情怀。该诗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忠诚精神的推崇。

创作背景: 在唐代,国家动荡与权臣当道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忠臣的形象,表达对忠义的思考与追求。这一时期,许多诗人借古人之事来抒发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忠臣的忠诚与牺牲精神。首句“为主坚能不顾身”直接切入主题,强调了为主效劳的坚定决心,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着“赴汤蹈火见忠臣”则进一步深化了前者的情感,形象地描绘出忠臣在危难时刻愿意不顾生命的勇气,生动而有力。

后两句转向对未来的思考,“后来邦国论心义,谁是君王出热人”,不仅仅是对忠臣的歌颂,也在问道:在未来的国家治理中,真正能够为君王献身、奉献热血的人又有多少?这是一种对当时政治的不安与未来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忠诚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忧虑。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从忠臣的精神出发,反映出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主坚能不顾身”:这里强调了对君主的忠诚,展现出一种为国捧心血的精神。
  2. “赴汤蹈火见忠臣”:以形象的比喻手法,表现出忠臣在危难时刻不怕牺牲的勇气。
  3. “后来邦国论心义”:转折到未来的思考,开始讨论忠诚与义务的关系。
  4. “谁是君王出热人”:以反问形式,表达对未来忠臣的稀缺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赴汤蹈火”,形象生动,增强了忠诚精神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忠臣精神的推崇,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忠诚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象征忠诚、牺牲,与国家、君主的关系密切。
  • 汤火:意象化了危险与困难,代表了对忠诚的考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赴汤蹈火”指的是什么?

    • A. 轻松愉快
    • B. 冒险与牺牲
    • C. 享乐与安逸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个人的荣华富贵
    • B. 忠诚与牺牲
    • C. 自由与放荡
  3. “谁是君王出热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无所谓
    • B. 对忠诚的渴望与期望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侠客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周昊的《前汉门》与李白的《侠客行》,都表达了对忠诚与义务的强调,但周昊更侧重于对忠臣牺牲精神的歌颂,而李白则侧重于侠义与个人荣誉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曲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宝安八景诗 其三 黄岭廉泉 宝安八景诗 其一 市桥春涨 峡山寺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广运舞 阅故唐宫 御宿行 范坟诗 题公益答孙鲁斋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场 西邻责言 柳营试马 长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延坐 行字旁的字 司空眼惯 传赏 包含菲的成语 是非曲直 酸屑 云次鳞集 叫彩 包含赔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