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5:35
长信怨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
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
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
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
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
红罗帐里不胜情。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孤独的宫女在秋夜的思念与惆怅。金色的秋叶在梧桐树上飘落,珠帘未卷,午夜时分已是霜降。熏香的香炉和玉枕失去了色泽,躺着听南宫的漏水声悠长。高殿上,秋天的砧声响彻夜空,霜降深刻,仍然想起御衣的寒冷。银灯闪烁,裁缝正在休息,眼望金城的明主。奉扫的平明金殿打开了,暂且把团扇拿出来徘徊。她的美貌比不上寒鸦的颜色,依旧带着昭阳日的影子,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后又觉疑。火光照耀着西宫,知道夜晚饮酒,分明又谈起献恩的时光。长信宫中秋月明亮,昭阳殿下捣衣声声入耳。白露堂中留下细草的痕迹,红罗帐里情意难以承受。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子城,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宫怨诗闻名。他的作品常描写战争与思乡之情,风格豪放而深情。王昌龄的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长信怨》创作于唐代盛世,宫女因长时间的孤独和对明主的思念而产生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与悲哀。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长信怨》是王昌龄的一首经典宫怨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宫女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篇以“金井梧桐秋叶黄”引入,描绘出秋天的萧瑟与凋零,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珠帘未卷,暗示夜深人静,宫女的内心情感也愈加沉重。熏笼、玉枕的无色则象征着她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诗中“高殿秋砧响夜阑”,通过砧声的响起,突显夜的静谧与孤独,加深了思念的情感。而“玉颜不及寒鸦色”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宫女的美貌虽美,却无法抵挡寒鸦的暗淡,暗示她的命运和爱情的无奈。最后几句“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用秋月和捣衣声的意象加强了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使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孤独和思念,表现出宫女对明主的深深眷恋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凄凉与内心的苦楚,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无法言喻的情感。
《长信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昌龄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金井梧桐秋叶黄”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玉颜不及寒鸦色”中“寒鸦色”比喻什么?
A. 美丽
B. 凄凉
C. 暖和
D.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