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军行二首·其一》

时间: 2025-04-25 01:24:28

诗句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24:28

原文展示: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白话文翻译:

将领出征之时,阳光照耀下的榆关却显得阴暗。
身披黄金盔甲的勇士们,令敌人单于心胆俱裂,狼狈而逃。

注释:

  • 大将军:指高级军事指挥官,这里指代出征的统帅。
  • 榆关:古代城关名,位于边境,象征着战斗的前线。
  • 黄金甲:形容士兵的铠甲,金光闪闪,象征着威武与勇猛。
  • 单于:古代匈奴的统治者,象征敌人。
  • 破胆:形容胆怯、恐惧至极,表示敌人溃逃的情景。

典故解析:

“单于”是古代匈奴的首领称谓,代表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与威胁。诗中提到的“黄金甲”则暗示着汉军的强盛与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其作品多描绘战争场景和边塞风光,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情感。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从军行二首》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乱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士兵英勇的赞美。诗中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士兵的勇敢,体现了唐代强盛的军事实力。

诗歌鉴赏:

《从军行二首·其一》是王昌龄以边塞题材著称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激烈的战争场面。开头两句“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出征的庄严和紧张气氛,仿佛将读者带入了紧迫的战斗时刻。接下来的“三面黄金甲”则通过视觉的强烈冲击,描绘了汉军士兵的英勇形象,金色的盔甲不仅是士兵们的保护,也是勇气与力量的象征。结尾“单于破胆还”则表现了敌人因汉军的威猛而产生的恐惧,进一步强化了汉军的气势与胜利的荣耀。整首诗情感激昂,既有对战斗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 描述了将领出征的场景,突出出征的庄严与艰难,暗示战斗的紧迫感。
  2.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通过“黄金甲”描绘士兵的英勇,增强了视觉冲击,表现敌人的恐惧与溃逃。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黄金甲”展现士兵的勇猛,夸大了战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战争中的勇士,表达了对于国家安全与民族强盛的渴望与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将军:象征军事指挥与统帅能力。
  • 黄金甲:象征勇士的英勇与荣耀。
  • 榆关:象征边疆战斗的前线,暗示战争的严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统治者?

    • A. 汉族
    • B. 匈奴
    • C. 鲜卑
  2. “三面黄金甲”中,黄金甲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勇气与力量
    • C. 战争的残酷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描述自然风光
    • B. 赞美战争中的勇士
    • C. 表达个人情感

答案:

  1. B. 匈奴
  2. B. 勇气与力量
  3. B. 赞美战争中的勇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蜀道难》
  • 高适《塞上曲》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高适的作品在主题上均集中于战争与边境的紧张,但王昌龄更侧重于士兵的勇敢与荣耀,而高适则注重个人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这种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凭栏 寄怀张圣标金吾 病中杂诗 家兄至 怨词 和车宜年自圆明园归道中作原韵 送胡季昭谪象州 长峡 送李芳生还白下 上报国寺毗卢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狼开头的成语 风声鹤唳 蒲鞯 正大高明 受害人 通才达识 匹夫之谅 包含绁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风马牛不相及 大字旁的字 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欢宴 以人择官 乒乓 疋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