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5:46
前汉门
高祖
作者: 周昙 〔唐代〕
爱子从烹报主时,
安知强啜不含悲。
太公悬命临刀几,
忍取杯羹欲为谁。
这首诗的意思是:
当爱子为君主烹饪时,
他怎能知道强忍着饮泪而不流悲?
太公(姜太公)当年接受命令,刀下几多血,
他忍心去享用这杯羹,究竟是为了谁?
周昙,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诗常融入哲理与感慨,反映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汉高祖刘邦及其儿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汉高祖的儿子在为主烹饪时的情景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为权力服务的场景,表达了在权力的游戏中,个人情感与责任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安知强啜不含悲”这句,表达了对他人悲伤和无奈的同情,突显了人们在权利面前常常需要忍辱负重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太公的形象,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相联系,反映出忠诚与使命的复杂性。太公接受命令时,经历了多少艰辛与牺牲。而“忍取杯羹欲为谁”则发人深省,令读者思考个人的付出究竟为了什么,是否值得。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摹,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探讨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奈与牺牲,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诗中提到的“太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强啜”是什么意思?
整首诗的主题是?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周昙的《前汉门》更关注历史人物的内心冲突,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两者都表现出对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