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秋战国门。再吟》

时间: 2025-05-04 01:22:42

诗句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2:42

原文展示: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白话文翻译:

将烟囱改到远离火源的地方并不算聪明,最后却弄得满头焦烂,却仍在宴席上享受美食。
当今的人们多是轻视前人的教训,不仅田家如此,国家也是一样。

注释:

  • 曲突徙薪:原意是把烟囱弯曲移到远离火源的地方,形容人为地避免危险,指的是小心谨慎的处事态度。
  • 焦头烂额:形容头部被火烧得焦黑,形象地表示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或痛苦。
  • 飨盘筵:指美食宴席,表示人在享受宴席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 轻先见:轻视前人的教训或经验,表示对历史教训的忽视。

典故解析:

“曲突徙薪”出自《左传》,意在告诫人们应当防范未然,重视前人的教训。诗中提到的“田家国”则暗示了农民和国家治理的关系,强调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诗人通过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提醒人们重视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曲突徙薪”的典故为引,开篇即指出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盲目与无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人通过“焦头烂额”的生动形象,揭示了那些不愿意听取前人教训的人所遭遇的痛苦与代价。后两句则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的普遍现象,强调不仅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轻视先见之明,连国家的治理也是如此。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批判力度,令人深思。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警示人们在发展与进步中不应忽视历史的教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曲突徙薪不谓贤”:在危险面前采取不明智的举动,并不能称之为聪明。
    • “焦头烂额飨盘筵”:即使遭遇损失,仍旧沉迷于享乐,说明人的麻木与矛盾。
    • “时人多是轻先见”:当代的人们往往轻视历史经验,缺乏警觉。
    • “不独田家国亦然”:不仅是农民,连国家治理者也同样如此,反映出社会的普遍问题。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焦头烂额”来形象化地表达遭受损失的痛苦。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贤”的质疑,批判了那些不明智的选择。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人们忽视历史教训的批判,强调了从过去中学习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生活和治理中应当理智地吸取经验教训。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曲突:象征智慧的选择。
    • 焦头烂额:象征因无视教训而遭受的痛苦。
    • 飨盘筵:象征享乐与麻木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曲突徙薪”的意图是什么?

    • A. 享乐
    • B. 预防危险
    • C. 轻视经验
    • D. 追求聪明
  2. 诗中用来形容痛苦的词是?

    • A. 轻先见
    • B. 焦头烂额
    • C. 盘筵
    • D. 田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反映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与白居易的《新乐府》:两者都关注社会现象,但周昙侧重于历史教训的反思,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民生疾苦的直接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的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雁 睡起 半轩疏雨 孤雁 听雨 修竹宴客广寒游亭分韵得香字 采莲女 山中秋思 漫述 明皇按乐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无所用之 嵚崎历落 釆字旁的字 熐蠡 过眼云烟 齐山 漂动 网管 包含苹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火上加油 市井无赖 生字旁的字 包含泰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箕裘颓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