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11
《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
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
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箠环呻呼。
追胥连保罪及孥,近屡获盐贼,皆坐同保徙其家。
百日愁叹一日娱。白云旧有终老约,朱绶岂合山人纡。
人生何者非蘧庐,故山鹤怨秋猿孤。
何时自驾鹿车去,扫除白发烦菖蒲。
麻鞋短后随猎夫,射弋狐兔供朝晡。
陶潜自作五柳传,潘阆画入三峰图。
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岁荒无术归亡逋,鹄则易画虎难摹。
兽在草丛中,鱼在湖水里,一旦进入池塘,归期就无望了。
误随弓箭的旗帜落入尘土,坐使鞭策的烦恼在四周呻吟呼喊。
追责连累了亲属,最近频频捕获盐贼,都是一同被保释而迁移家。
百日的愁苦叹息换来一天的欢娱。白云曾经有终老的约定,朱绶岂能和山人缠绕。
人生中哪一处不是蘧庐,故乡的白鹤怨恨秋天的孤猿。
何时才能自驾鹿车去,扫去白发烦恼菖蒲。
麻鞋短后追随猎夫,射击狐狸和兔子供朝暮之用。
陶潜自创的《五柳传》,潘阆的画中融入三峰的图案。
我如今的年岁已然凛凛,知道自己不去惭愧于卫蘧。
岁月荒凉无术归隐,画鸿易,画虎难。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均有极高成就,尤其以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诗意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友人的交流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整体上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交织,通过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开篇以“兽在薮,鱼在湖”引入,生动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自由,然而,随着“归期无”的表达,隐含了对失去自由的无奈感。
在诗的中段,苏轼通过“误随弓旌落尘土”描绘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痛苦,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挣扎。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尤其是“何时自驾鹿车去,扫除白发烦菖蒲”的愿望,寄托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忧伤与期盼,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敏感与智慧,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哲理性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官场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思考。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朱绶”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样的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苏轼《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内涵。